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以及食管癌病灶的最初起源点.方法 以1987年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现场内镜筛查发现的339例有食管黏膜白脊或白脊背伴有红区和糜烂灶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212例无白脊和活检病灶报告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5年.以食管癌的发生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的癌变率.结果 339例有白脊者中,单纯白脊76例,白脊背有红区和糜烂灶者263例.随访15年,76例单纯白脊者中,癌变9例,癌变率为11.8%;263例白脊背有红区或糜烂灶者中,癌变88例,癌变率为33.5%.对照组212例中,17例发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发生率为8.0%.结论 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食管癌最初起源点.白脊背出现红色糜烂灶,应视为癌前病变,定期内镜随诊.  相似文献   
32.
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评价指标。[方法]分析2006~2009年卫生部早诊早治项目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及胃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数据,提出并定义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初步评价指标。筛查早诊率,检出率和治疗率为工作绩效指标;早期发现成本系数(early detection cost index,EDCI)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及胃癌6种癌症的诊断性筛查检出率分别为:5.6%、2.4%、3.9%、1.3%、5.5%、1.5%;筛查早诊率分别为:93.5%、82.3%、91.9%、58.2%、60.0%、80.0%;治疗率分别为:90.9%、68.4%、100%、69.1%、80.0%、85.0%;早期发现成本系数分别为:0.22、0.42、0.48、0.80、2.45、1.68。[结论]宫颈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贲门癌的早诊早治有良好的效益,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3.
34.
中国癌症高发现场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回顾癌症高发区的由来及变迁,分析癌症高发现场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癌症高发现场工作的建议(包括必要性、目标、工作内容及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者5年、10年随访,进一步证实隐血珠对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的实用价值。方法空腹时吞入隐血珠,3~5分钟拉出,观察珠内试纸的变化,黄色为阴性(-),浅蓝色为(+),蓝色为(++),深蓝色为(+++),5年、10年后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者通过三级防癌网络进行全员随访。结果初筛普查31927人,阳性组3347人做胃镜,经病理确诊为癌患者125人,癌检出率3.74%;阴性组645人做胃镜,确诊癌患者9人,癌检出率1.4%,两组中早期癌患者共78人,占62.4%,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均是影响癌检出率的因素,经5年及10年两次全员随访资料统计,隐血珠初筛阳性组癌发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癌患者5年生存率67.2%,10年生存率为55.2%,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也是影响筛查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生率的因素。结论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有肯定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隐血珠筛查上消化道癌发病及生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C地隐血珠筛查人群发病及癌患者生存的情况调查。进一步探讨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实施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方法:空腹时吞入隐血珠,3至5分钟拉出,观察珠内试纸的变化,黄色为阴性(-),浅蓝色为(+),蓝色为(++),深蓝色为(+++),5年、10年后通过三级防癌网络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发病及生存情况进行了全员随访。结果:筛查31927人,阳性组3347人做胃镜,经病理确诊癌患者125人,癌检出率3.73%;阴性组645人做胃镜,确诊癌患者9人,癌检出率1.4%,两组早期癌患者共78人,占62.4%,经5年及10年后两次全员随访资料统计,隐血珠初筛阳上组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7.2%,10年生丰为55.2%,性别、年别,年龄、隐血珠反应也是影响初筛人群上消化道癌检出率的因素,结论: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用隐血珠进行早期筛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5年、10年随访,进一步证实隐血珠对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的实用价值。方法:空腹时吞入隐血珠,3-5分钟拉出,观察珠内试纸的变化,黄色为阴性(-),浅蓝色为( ),蓝色为( ),深蓝色为( ),5年、10年后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通过三级防癌网络进行全员随访。结果:初筛普查31927人,阳性组3347人做胃镜,经病理确诊为癌患125人,癌检出率3.74%,阴性组645人做胃镜,确诊癌患9人,癌检出率1.4%,两组中早期癌患共78人,占62.4%,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均是影响癌检出率的因素。经5年及10年两次全员随访资料统计,隐血珠初筛阳性组癌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癌患5年生存率67.2%,10年生存率为55.2%,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也是影响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因素。结论:秦氏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有肯定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以新制备的AI(OH)3为原料,与Na2CO3反应制备NaAI(OH)2CO3,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9.
从食管癌早诊早治疗看肿瘤治疗模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0.
近来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指出,不同人群胃癌发病率的差别和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如与饮食习惯、饮食类型、吸烟和饮酒……等因素有关。黑龙江省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比较高的,为探索胃癌的危险因素,本文进行了241例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