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行镇静术于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48例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及氩离子凝固术患者,ASAⅠ、Ⅱ级,均静脉应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行镇静术。进镜前静脉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07mg/kg,待患者入睡后进镜,先行治疗前病变观察、染色等操作,继之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1.5~2.0mg/kg,1min后即可开始治疗,术中根据治疗需要追加异丙酚0.5~1.0mg/kg。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镇静程度及术中反应(呼吸、咳嗽、屏气、体动反应等)。术后记录治疗时间、异丙酚用药量、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及患者感受。结果治疗过程中镇静程度评分4~5分43例(90%),呛咳反应3例(6%),体动反应2例(4%)。MAP、心率、SpO2基本平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平均治疗时间35min,平均异丙酚用药量(25±7)ml。均于停药后2~3min内睁眼,10min内完全清醒;术后均无不适主诉,对治疗过程无任何记忆。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行镇静术用于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高发区贲门癌前病变及早癌血清中相关差异蛋白,并利用ExPasy数据库检索相关差异蛋白峰,探讨差异蛋白峰与在肿瘤发生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自高发区经病理证实的血清标本259例,其中53例LGIN组,89例HGIN组,60例IGCA组和57例NOR组,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纳米磁珠对血清蛋白进行纯化,MALDI-TOF-MS质谱进行检测。结果 三组病变组与NOR组比较以及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蛋白峰193个,其中由15个差异蛋白峰1025、1190、1212、1315、1547、1561、1612、3452、3518、4485、5527、7992、8712、14063、33313建立的诊断模型为最优诊断模型。该模型对贲门癌前病变及癌的特异性为100.00%,LGIN的灵敏度100.00%,HGIN的灵敏度85.25%,IGCA的灵敏度93.94%。结论 采用MALDI-TOF-MS联合WCX建立诊断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各组病变,对高发区自然人群初筛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临床价值。推测贲门癌的发生起始于LGIN或更早,但并不是所有的LGIN均发生癌变。对于表达与肿瘤相关差异蛋白峰的个体,需要给予内镜等干预措施。质谱技术为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初筛及肿瘤发生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诊断较困难,随着纤维胃镜、电子胃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已不容忽视。我院1988年6月~1993年6月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12例,女9例,患者平均年龄52.14±9.26岁(X±s)。二、主要临床表现:上腹胀痛不适、消瘦、乏力、黄疸、呕吐、黑便及间断发热。三、仪器:采用日本Dlympus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纽织p16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和慢性食菅炎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27)、46.15%(6/13)、77.78%(7/9)、78.57%(11/14)和64.86%(24/37)。67例正常对照组织中3例(4.48%)p16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10%)p16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大肠镜的普及和检诊技术的提高,多原发大肠癌的检出也在不断增多,今就我组9年间电子大肠镜检出的16例34个癌灶的多原发大肠癌作一总结,探讨大肠镜对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7年7月经电子大肠镜检出大肠癌278例,其中多原发癌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0~70岁。同时多原发癌9例,异时癌5例,同时兼异时癌2例,异时癌相距时间最短1.5年,最长9年。病变及分布:16例多原发大肠癌共有癌灶34个,位于直肠8个,乙状结肠8个,降结肠3个,结肠脾曲1个,横结肠2个,结肠肝曲4…  相似文献   
7.
目的:内镜微创治疗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探讨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内镜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方法治疗高发区门诊及内镜筛检出的早期责门癌及癌前病变104例108个病灶,统计分析病变位点分布、适应证、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74.1%的病灶位于贲门12点至3点位,25.9%的病灶位于其他点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MR治疗前后病理:有4个病灶为中度不典增生、术后1个病灶被诊断为黏膜内癌;有36个病灶重度不典型增生,其中术后有3个病灶被诊为黏膜内癌,1个病灶被诊为早期浸润癌;10个病灶黏膜内癌,术后1个灶诊为早期浸润癌。3)EMR组治疗成功率96%,2个灶术后诊为早期浸润癌追加手术。4)APC组早期贲门癌治疗成功率为83.3%,癌前病变治疗成功率为100%。5)EMR组合并出血发生率为4.0%;APC组出血发生率1.7%,无其他并发症。6)EMR组随访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2.3%;APC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1)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存在高发部位,对该部位精细观察和活检,有望提高贲门病变检出率。2)将随诊6个月以上内镜及病理诊断无好转的中度不典型增生纳入治疗范围,可有效避免治疗不足。3)黏膜下注药是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的重要措施。4)EMR和/或APC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明来源的转移癌占实体瘤的10%~15%,常发生于淋巴结,尤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原发灶部位是否明确与临床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我科1994~2001年间有104例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行胃镜检查,其中47例明确了原发灶来源,为探讨胃镜检查在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寻找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胃镜明确来源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癌nm23,CD44v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 和肿瘤转移基因CD44v 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 )对50 例胃癌组织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荧光指数(FI)。结果 胃癌组织nm 23、CD44v 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当胃癌组织分化差、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时,nm 23 表达逐渐降低,而CD44v 则随着淋巴结的转移而增高。结论 nm 23基因在胃癌的局部进展和组织分化中可发挥调控作用,并且nm 23、CD44v 基因与肿瘤转移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高发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质谱,建立蛋白指纹图谱模型并探究其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38名健康对照者、63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I级26例,Ⅱ级26例,Ⅲ级11例)和36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内镜活检和血清标本,用CM10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标本的蛋白表达谱.支持向量机算法分别建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模型,并经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 ①区分进展期食管癌和健康对照的诊断模型特异性为89.47%,敏感性为83.33%.②区分进展期食管癌和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的诊断模型的特异性分别为92.31%、80.77%、90.91%,敏感性分别为80.56%、83.33%、94.44%.③在上述诊断模型中,质荷比(m/z)峰值在相对分子质量4291、5644、5664、8775处重复出现.结论 SELDI-TOF-MS技术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应用,为高发区高危人群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4291、5644、5664、8775 4个质荷比峰对食管各级病变有相似的分类作用,可能是与食管癌变过程中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