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 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 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 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接骨板;D、L-聚乳酸;膜垫;胫骨骨折;可降解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证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1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23—36)天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VI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全身振动训练(WBVT)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MCI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WBVT组,每组20例。WBVT组MCI老年人站在振动平台上进行全身振动训练,先后完成屈膝半蹲、宽站蹲、单腿蹲和提踵4个动作,每个动作完成5组,10次/组,25 min/次,3次/周,共计16周;对照组MCI老年人站在处于关闭状态的振动平台上,先后完成屈膝半蹲、宽站蹲、单腿蹲和提踵4个动作,每个动作完成5组,10次/组,25 min/次,3次/周,共计16周。两组MCI老年人分别在训练前后进行平衡力测试、下肢肌力测试、膝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间测试、动态步态指数(DGI)、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MFES)评价。结果 MCI老年人接受WBVT干预后,其平衡能力、下肢肌力、膝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间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干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DGI不仅高于训练前,同时也优于对照组(P<0.05);TUGT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有研究[1]报道,美国每年因电击伤住院人数超过20 000例,占美国所有烧伤科住院患者的4%~6.5%,其中超过1 000例患者死亡。在发展中国家,电击伤是工伤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约为21%~27%[2]。我国电击伤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数据。电击对人体可造成多系统损伤,包括运动、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等[3]。电击伤导致的肩关节后脱位(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PSD)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4]。青壮年工人是电击伤的主要受害群体,由于其上肢肌肉发达,电击后肩关节周围肌肉会强制收缩,导致PSD[5]。Saupe等[6]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估和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骨填充材料修复114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肿瘤刮除、灭活及人工骨植入70例,28例加用内固定,16例加用异体骨板和内固定。结果除10例失随访外,10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8.2个月。伤口均I/甲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非特异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免疫、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x线和CT检查示:术后1个月,病灶区密度逐渐升高,可见植骨周闸与自体骨结合处模糊,少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病灶区从颗粒植骨周围间隙开始向中心融合成片,更多新生骨痂影融合;术后6个月,病灶区密度明显升高,病灶区大量新生骨痂形成。骨愈合时间为术后2—6个月,3个月时植骨愈合率65%,6个月为96.2%。结论n—HA/PA66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修复曩性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估活性多孔纳米复合人工颗粒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骨修复下肢承重骨大块良性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5月,良性骨肿瘤行股骨和胫骨手术术后骨缺损较大,需植骨填充且植骨量〉20g的患者67例。其中骨巨细胞瘤26例,纤维结构不良18例,骨囊肿10例,其他良性骨肿瘤13例。肿瘤刮除后瘤腔大小为3.0cm×2.0cm×1.5cm~7.0cm×3.0cm×3.0cm。全部患者行病灶刮除、瘤腔灭活、大量打压式植入n—HA/PA66人工骨,根据患者情况加用同种异体松质骨、含DBM人工骨,并根据皮质受累范围及厚度选择适当内固定。定期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者肝肾功能、免疫指标、关节活动度及植骨处愈合情况。结果6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5个月,平均3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I/甲愈合,术后无肝、肾功能损害,无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患者植骨愈合时间为术后3~9个月,平均4.6个月,愈合率95.2%。术后骨巨细胞瘤患者局部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随访未再复发。结论n-HA/PA66颗粒骨可作为下肢承重骨大块良性肿瘤性骨缺损的植骨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7.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 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 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 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 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 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彭凤  杨敏  杨红胜  席小燕 《西部医学》2017,29(8):1085-1087+109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 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410%(P <005);观察组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D 二聚体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而PT及APTT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