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58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58例患者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使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和母婴并发症明显下降,保证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奥氮平的副作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2001~2012年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奥氮平副作用的文献,并按涉及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氮平引起不良反应,合并用药需特别谨慎,警惕严重不良反应,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高血脂、体重增加、高血糖;中老年人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给予奥氮平起始剂量5mg/d,最大剂量20mg/d,平均(9±3)mg/d;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起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400mg/d,平均(225±36)mg/d。两组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论:临床使用奥氮平时应加强副作用监测,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做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氨碘必利治疗(A组)与利培酮治疗(B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43/50),B组为80%(4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生活质量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两组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静坐不能、失眠、恶心、头晕等为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共13例。B组以肌紧张、失眠、口干、头晕,女性有月经失调出现等为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共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与利培酮总体效果一致,具较高安全性,同具改善生活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较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腰部活动受限、腰痛等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喹硫平与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差异。方法:选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35分、阴性装评定量表(SANS)〉50分的病例共5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舒必利组各25例。经治疗观察和SANS检测分的变化、不良反应量表(TESS)的测定,评定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舒必利两种药物对阴性症状疗效相当,在情感平淡或迟钝、兴趣/社交缺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喹硫平的疗效优于舒必利。喹硫平在行为毒性、神经系和植物神经系的副作用明显低于舒必利。喹硫平副反应轻且相对安全、依从性高。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确切、安全性强、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李永红  黄娟  王彩霞 《吉林医学》2013,(36):7768-7768
目的:总结心里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70例,术前以异丙酚2.0 mg/kg剂量实行麻醉诱导,推注异丙酚(200 mg/20 ml),观察组术前向孕妇介绍手术的过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介绍术中配合治疗的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中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及宫缩情况,注意出血量,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出血情况,同时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合理饮食,1个月禁止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等,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男性全膀胱切除后下尿路功能重建——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6岁.120例中移行细胞癌113例,鳞癌3例,腺癌4例.TNM临床分期T2N0M0101例、T3N0M0 7例、T3N1M0 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病人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85~332分钟,平均254分钟.术中出血150~1270 ml,输血40例.病理分期T1N0M0 3例,T2N0M0 111例,T3aN0M0、T3aN1M0和T3bN1M0各2例.随访4~71个月,平均37个月.111例无瘤生存,因肿瘤死亡9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112例(93.3%),夜间控尿良好95例(79.2%).残余尿量0~100 ml 112例,101~250 ml 8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口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4侧,2侧经内镜下切开和扩张纠正,2侧行输尿管新膀胱再吻合治愈.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肿瘤控制满意,重建的新膀胱功能良好,能较好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0.
刘涛  贺红斌  李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42-3742
目的:探讨善邦通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240例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用善邦通冲剂加庆大毒素8万U加地塞米松5 mg加0.9%生理盐水500 ml的混合液行鼻腔冲洗,每日1次,对照组行伯克纳喷鼻、庆大毒素8万U加地塞米松5 mg加0.9%生理盐水500 ml混合液行鼻腔冲洗,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鼻腔冲洗者恢复的时间程度及术后鼻腔粘连,鼻腔黏膜上皮化均较对照组治愈率高。结论:善邦通冲剂加庆大毒素8万U加地塞米松5 mg加0.9%生理盐水500 ml的混合液行鼻腔冲洗,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