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in treating pain for a long time.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nimal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analgesic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actions: (1) Reducing the secretion of peripheral algogenic substances and inducing the secretion of pain-sensitive substances; (2) Allevi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local algogenic substances; (3) Increasing the release of endogenous analgesic substances; (4) Regulating c-fos gene and increasing the secretion of such substanc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tc.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352.
目的:从外周血microRNA、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失调水平分析其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SAA患者60例,辨证分为热毒壅盛型12例、肾阴虚型18例、肾阴阳两虚型16例、肾阳虚型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做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p7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SAA热毒壅盛型及肾阴虚型外周血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均高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而热毒壅盛型与肾阴虚型之间、肾阴阳两虚型与肾阳虚型之间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壅盛型、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型细胞毒T淋巴细胞(Tc细胞)比例均高于肾阳虚型(P0.05),而辅助T淋巴细胞(Th细胞)比例、Th/Tc比值则低于肾阳虚型(P0.05),前三者之间Th、Tc比例、Th/Tc比值则无明显差异(P0.05);热毒壅盛型及肾阴虚型血浆IFN-γ、TNF-α、IL-12p70水平均高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热毒壅盛型患者IFN-γ、TNF-α水平又高于肾阴虚型(P0.05),而肾阴阳两虚型与肾阳虚型之间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再障患者热毒壅盛型、肾阴虚型存在更明显的miRNA-155-5p、miRNA-1260b上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其中热毒壅盛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升高更为突出,而肾阳虚型细胞免疫亢进程度则轻于其他三型,重型再障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miRNA失调、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细胞因子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3.
目的 选拔出参加模拟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实验符合要求的潜水员.方法 根据7名潜水员在模拟250 m潜水实验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神经行为功能、脑电图、手指震颤、主观症状、体能和心率变异性7种生理、心理指标,采取专家评分法确定各种指标的权重,用秩和比法得到各潜水员的综合排名.结果 参加最终实验的4名潜水员在480 m饱和493 m巡潜时的表现与他们在模拟250 m潜水阶段综合排名的相关系数为1 (P<0.01),潜水员在加压过程中出现高压神经综合征的先后次序亦验证了该排名.结论 在有较浅深度预演模拟潜水的情况下,利用潜水员在预演时的生理、心理参数,采取专家评分法及秩和比法可以有效预测他们在更大深度的作业能力.该综合评价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潜水员选拔方案.  相似文献   
354.
目的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95%CI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VS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II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II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无创评价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无心脏病史并经体检和辅助检查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病Ⅱ期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频谱多普勒记录肺静脉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心功能的有关参数,观察各组病人肺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PVF频谱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PVd峰下降,PVs峰上升,PVs/PVd>1,PVa峰升高。结论 肺静脉血流相对较独立,受年龄的影响较小,是较可靠的指标。PVF频谱与MVF频谱结合可较全面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对于判断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程度、治疗的效果和病程的转归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6.
357.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恶性淋巴瘤可认为是有形之体,其发生的重要病机可责之“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因“阳化气”功能不及,气血津液无以温化,导致“阴成形”功能太过,饮聚生痰,痰阻血瘀,痰饮瘀浊毒邪敛聚,痰核始生。据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大法可归纳为温阳化气、化痰活血、抗癌解毒等,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58.
文章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