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目的 观察咽喉部新生物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联合光棒行麻醉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择期行咽喉部新生物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n=40)、帝视光棒组(B组,n=40)和可视喉镜联合帝视光棒组(C组,n=40)。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和插管后3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总体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同时记录插管期的相关并发症包括有无唇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及口咽喉部出血情况。结果 C组插管时间和首次插管成功例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9±9.9)s vs.(38.5±12.4)s,40(100%) vs.33(82.5%),P均<0.05]。B组气管插管后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低于A组[(79±6)mmHg vs.(101.5±13.3)mmHg],C组插管即刻的心率高于A组[(102.6±9.3)次/分 vs.(94.2±12.7)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T1、T3时间点3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中2例出现牙龈少量渗血、1例会厌新生物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5%。B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C组患者有1例出血牙龈少量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 联合使用可视喉镜和光棒,制定个性化的插管方案,可以发挥不同气道工具的优势,提高咽喉部新生物患者的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6至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择期中耳炎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食道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组和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FLMA)组,每组65例。全麻诱导后,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采用经典手指引导法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的放置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放置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记录头颈正中位和侧头位漏气压、15 cm H2O压力控制下的呼出潮气量,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体位变换前后咽部解剖结构显露情况分级;记录复苏期间的并发症如咽痛、声嘶、呛咳、喉痉挛、胃胀气、恶心呕吐、软组织损伤、喉罩罩体有无血迹、返流误吸等。结果 PLMA放置时间显著短于FLMA(P=0.010 2),而两种喉罩的首次放置成功率和总体放置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LMA的侧头位潮气量显著低于正头位(P=0.020 7),且显著低于PLMA组侧头位(P=0.013 4)。无论正侧位,PLMA的漏气压均显著高于FLMA(正侧位P均<0.000 1),而FLMA由正头位改为侧头位后漏气压显著下降(P=0.0128)。纤支镜定位分级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MA组患者苏醒后咽痛(P=0.022 6)和胃胀气(P=0.042 2)显著多于PLMA组,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MA与FLMA均可应用于全身麻醉下中耳炎手术的气道管理,两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PLMA密封效果更好,在变换头位时,潮气量不易受影响,胃胀气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核素骨扫描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病理证实为肺癌的46例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及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由2名及以上医生共同阅片,凡骨扫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和(或)MRI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且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认为是骨转移瘤,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柱范围内肺癌骨转移瘤的检出情况.结果:46例肺癌患者,以脊柱为观察目标,骨扫描对脊柱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与MRI差别不大(P>0.5),MRI对脊柱骨转移瘤检出的椎体病灶数高于骨扫描(P<0.001),追踪观察发现骨扫描检出的病灶中有较高的假阳性.结论:在显示肺癌脊柱骨转移瘤方面,MRI与骨扫描的检出率相似,但MRI能更有效地检出椎体转移瘤灶且无假阳性病灶,是早期诊断肺癌脊柱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对sICAM-1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急性期(起病1、4、7、14天)血清sICAM-1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入院后第7、14天丹参治疗组病人血清sICAM-1浓度(425.38±83.33/340.89±100.5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血清sICAM-1浓度(550.97±105.74/397.52±78.5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中sICAM-1浓度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脑梗死后炎性反应介导的脑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进程。丹参可以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sICAM-1的水平,从而减轻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所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6.
阐述了 NO与 N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并将 NO引入中医辨证 ,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与 NO的关系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59岁,22年前确诊鼻咽癌行放疗后定期复查无复发,但右耳听力一直很差。3周前,右耳肿痛伴高热,在外院抗炎治疗后仍反复高热,于1996年11月8日转入我科。查:右外耳道后壁肿胀,鼓膜完整,无充血,鼻咽部未见新生物。电测听示右耳全聋,颅脑CT示右...  相似文献   
48.
红霉素对离体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红霉素对离体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鼻息肉组织 +红霉素 (10 -4mol/L)按外植块培养法培养 1、3、5d后作连续切片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 )原位检测凋亡细胞 ,与相邻连续的HE染色片对位对照观察 ,鉴别凋亡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 ,并与不加红霉素培养的鼻息肉组织标本对照。结果 红霉素组培养 1、3和 5d的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31 77± 9 5 2 ) %、(32 6 7± 9 4 4 ) %和 (5 0 34± 8 78) % ,不加红霉素对照组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2 9 18± 7 31) %、(2 9 82± 12 0 3) %和 (42 2 5± 8 0 8) % ,培养 5d 2组间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红霉素对离体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有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周玲  吴君  徐睿霞  王兆建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806-2807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变化和龟解质紊乱、血气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对400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血气和血清钾、钠、钙检测,并与400例非危重患儿进行比较. [结果]危重患儿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分别为36.75%、12.75%、12.25%、14.25%、25.0%、9.00%,其中高血糖、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患儿(P<0.05或P<0.01).危重患儿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P<0.01). [结论]危重患儿存在内环境的紊乱,血糖升高、血清钠和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与危重患儿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早期CT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对4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导向下定向穿刺抽吸治疗。采用ADL分级法,将ADLⅠ~Ⅲ定为优良,ADLⅣ、Ⅴ为重残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为70.84%(34例),重残率为14.58%(7例),病死率为14.58%(7例)。结论:早期CT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是可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