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发现该疗法对损伤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资料来源:检索万方数据库1988-03/2004-10关于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颅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针灸疗法,按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筛除过多重复的报道。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应用各种刺灸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文章,32篇临床或实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6篇中,30篇为重复性研究,6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32个实验证明,体针、头皮针、耳针、刺络放血、电针、眼针、舌针、腹针、埋线、点穴按摩、中西医结合均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有一定的疗效,且无副反应事件报道。6项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外伤损害的甲状腺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脑组织氧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保护血脑屏障,延缓并减轻脑水肿形成和发展。结论:多种刺灸方法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针刺可启动预防性及治疗性中枢神经元性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与药物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连续5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药物组(9只)、针刺Ⅰ组(9只)、针刺Ⅱ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不干预;药物组采用乙烯雌酚灌胃治疗,每天1次;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分别取不同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天2次,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卵巢组织进行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RNA和蛋白提取,分别检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RNA的表达量。结果:大剂量短期内给予环磷酰胺可以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成功率为87.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道细胞涂片呈雌激素缺乏征象,早期卵泡减少,卵泡结构破坏,成熟卵泡数目减少,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FSH和LH水平升高(均P0.05),与雌激素相关的ERβ、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针刺组成熟卵泡有所增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FSH含量下降明显(均P0.05),相关信号通路的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量呈升高趋势(均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卵巢早衰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取得与雌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血清E、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处理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E、P选择素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E、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E、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明显降低哮喘豚鼠血清E、P选择素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癌组织中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表达情况及维生素K2(vitamin K2,VitK2)对肝癌细胞中PIVKA-Ⅱ的影响,探讨PIVKA-Ⅱ与肝癌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PIVKA-Ⅱ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PIVKA-Ⅱ水平;将HepG-2细胞和浓度为20 μM的VitK2共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VitK2对HepG-2肝癌细胞PIVKA-Ⅱ表达的影响,MTT法测定VitK2对HepG-2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Transwell法测定VitK2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肝癌组织中PIVKA-Ⅱ阳性率(74.0%)高于癌旁组织中PIVKA-Ⅱ阳性表达率(25.0%,P<0.05);肝癌组织中PIVKA-Ⅱ水平(3 786.23±143.24) mAU/g高于癌旁组织中PIVKA-Ⅱ水平(167.34±21.54) mAU/g,P<0.05。对照组肝癌细胞PIVKA-Ⅱ水平为(3.43±0.04) ng/(ml·106细胞),VitK2组肝癌细胞PIVKA-Ⅱ水平为(2.57±0.02) ng/(ml·106细胞),VitK2组肝癌细胞PIVKA-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itK2与HepG-2肝癌细胞共同培养,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时VitK2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2%、16.5%、26.7%、34.8%、41.2%、46.7%。VitK2与HepG-2肝癌细胞培养24 h后,VitK2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的抑制率为37.2%。 结论 肝癌组织中PIVKA-Ⅱ呈高表达,VitK2能够降低肝癌细胞中PIVKA-Ⅱ水平、抑制肝癌细胞生长、降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多巴胺D2受体基因敲除(D2KO)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D2KO小鼠体重减轻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重量,白色脂肪重量,BAT中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RIZ1 homologous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以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以期为肥胖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 8周龄野生型小鼠组(wild type,WT)和D2KO小鼠组各10只。分别称量各小鼠体重及其白色脂肪、棕色脂肪重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检测棕色脂肪中PRDM16、UCP1、FAS、AC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棕色脂肪中PRDM16、UCP1、FAS、ACC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WT组动物体重为(23.78±0.54)g,D2KO组动物体重为(20.54±1.15)g,P<0.05。WT组动物附睾脂肪(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eAT)重量为(1.083±0.02)g,D2KO组动物eAT重量为(0.978±0.03)g,P<0.05。WT组动物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重量为(1.85±0.05)g,D2KO组动物sAT重量为(1.72±0.03)g,P<0.05。WT组动物BAT重量为(31.38±4.22)mg,D2KO组动物BAT重量为(42.44±2.47)mg,P<0.05。半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WT组,D2KO组小鼠棕色脂肪中PRDM16、FAS、ACC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UC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结论 D2KO小鼠的体重减轻与棕色脂肪中的PRDM16、UCP1、FAS以及ACC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纳络酮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纳络酮;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针刺百会、水沟、风府透哑门、合谷和涌泉,疏密波,频率1Hz/50Hz,强度1~4mA。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4d。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清醒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结束1个月的GC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继续提高(P<0.05)。纳络酮组及电针组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的GCS评分及GOS分级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电针组及纳络酮组清醒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GOS分级及清醒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指标在宫颈鳞癌的治疗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84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SCC-Ag水平并作统计处理;对手术前后5d内或放/化疗前后20d内均有SCC-Ag测定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及Ⅰa~Ⅱa期手术患者有无淋巴转移的病倒进行SCC-Ag值比较,同期收集90例健康体检者及1175例包括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子宫肌瘤等妇科良性肿瘤病例的SCC-Ag值作为对照。结果按FIGO临床分期,SCC-Ag水平随病情分期进展而递增(P0.01),各期与妇科良性肿瘤组(1175,1.17±0.76ng/ml)和健康体检组(90,0.77±0.26ng/ml)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统计显示疾病较早期(Ⅰa期~Ⅱa期)患者其手术后SCC-Ag水平(1.28±1.81ng/ml)比手术前(4.63±8.13ng/ml)有明显下降(P0.05);疾病较晚期(Ⅱb~Ⅳ期)患者其放/化疗后SCC-Ag水平(11.01±8.44ng/ml)对比放/化疗前(23.39±23.71ng/ml)有明显下降(P0.05);956例行根治术(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有淋巴转移的与无淋巴转移的,两者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是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疗效观察、治疗方案及病情监测状态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雅培公司出品的两种检测鳞状细胞抗原(SCC-Ag)的方法——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标定问题存有疑议,对此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MEIA法和CLI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30例SCC-Ag阳性病人血清。同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试剂盒的标准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健康体检者血清和SCC-Ag阳性血清的结果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仪器ARCHITECTi2000SR经两种定标液定标后,分别测定16份标本SCC-Ag,其结果相关系数r=0.999,可见ARCHITECTi2000SR分析系统延用了IMX分析系统的标准品。[结论]雅培公司出品的IMX分析系统的微粒子酶免法(MEIA)和ARCHITECTi2000SR分析系统的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SCC-Ag试剂盒属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学,使用相同的定标液及参考范围会引起明显的分析系统误差及结果解释混乱,建议生产厂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血清CA15-3对乳腺癌、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A15—3对预测乳腺癌、肺癌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了3995例乳腺癌、1269例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结果]3995例乳腺癌患者中,未转移患者CA15-3中位数为10.1U/ml;转移患者CA15-3中位数为32.4U/ml。1269例肺癌患者中,未转移患者CA15-3中位数为12.9U/ml;转移患者CA15-3中位数为19.7U/ml。两组肿瘤患者中,转移患者血清CA15—3显著高于未转移的肿瘤患者。[结论]血清CA15—3检测对乳腺癌、肺癌转移的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处方特点和规律。方法选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分析,总结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的193条针灸处方中,包括穴位54个,穴位总使用总频次为1541,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部位分别为合谷(169次)、足阳明胃经(503次)和头面部(1170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颧髎-阳白,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阳白-下关-地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选穴以局部为主,结合远端选穴,临床可以使用颧髎-阳白,合谷-阳白-下关-地仓组合,并结合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