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5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 , 组 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 , 组 2 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  组 36例占 6 1.0 1% , 组 2 3例占 38.98%。 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 ST段下移≥ 1mm ,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81% ,92 % ,79%。 组多数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 m,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6 0 % ,6 1% ,5 3%。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 ,而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m预示病变部位位于前降支远端  相似文献   
52.
由于缺血和缺氧的影响,许多神经递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包括升高的内源兴奋性的氨基酸谷氨酸盐引起过度的对突触后N-甲基-D-天氡氨酸(NM-DA)受体的刺激。升高的NMDA使与其相关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过量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死亡,而NMDA的拮抗剂可以抑制谷氨酸盐的活性防止细胞死亡发生。CGS 19755是一种竞争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已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由于过量的CGS 19755还可引起镇静、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副作用,本实验即对CGS在卒中患者的安全剂量和耐受性进行研究。实验在卒中发生12h内进行,不同剂量药物  相似文献   
53.
询检确定血吸虫病化疗对象主要指标的试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1984年以来,血吸虫病流行区逐步采取吡喹酮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以粪检或血清免疫学检查(以下简称血检)方法确定化疗对象,工作量大、费用高、群众不易接受,在大面积范围疫区较难实施.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血防项目策略规定,高度流行区需全民化疗.但据石马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年有26.1%的居民未接触疫水,且接触疫水者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00 μmol/L H2O2刺激12 h,建立体外原代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Ca2+螯合剂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四乙酸(BAPTA)、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 (CaMKII)特异性抑制剂KN93及左卡尼汀分别于加入H2O2前30 min或1 h加入,以检测这3种药物对H2O2刺激下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内静息钙浓度([Ca2+]i)及磷酸化CaMKII (p-CaMKII)表达的影响。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检测[Ca2+]i;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及p-CaMKII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经200 μmol/L H2O2作用12 h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APTA、KN93及左卡尼汀预处理显著抑制上述细胞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H2O2 诱导的 [Ca2+]i水平升高、cleaved caspase-3及p-CaMKII的表达增加均可被上述3种药物不同程度地抑制。结论:左卡尼汀可抑制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2+/CaMK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上海长海医院自制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在冠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6月住院行择期冠脉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组(113例)和对照组(109例),两组均常规水化治疗,川芎组在水化基础上加用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及川芎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发生CIN者川芎组有5例(4.42%),对照组有13例(1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川芎组患者均未出现川芎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CIN的18例患者在水化、碱化尿液治疗后均获恢复。结论在水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川芎制剂对冠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新型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10年6~12月,我院应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350~560μm)行TACE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实验组总缓解率(88%)及获益率(96%)均高于对照组(60%、75%),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65%),P<0.05;行TACE次数(1.3±5.6)少于对照组(2.8±7.4),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小切口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撬拨复位、小切口行异体骨植骨、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克氏针断裂发生。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2足,良5足,可1足。结论撬拨复位小切口植骨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系统评价ICU成人患者腹泻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等8个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1日腹泻对ICU成人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及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患者19 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泻会增加ICU死亡率、90天死亡率,延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压疮发生率。结论 ICU成人患者腹泻与死亡率增加,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天数延长,压疮发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我院NICU住院的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新生儿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药物及直流电复律等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生儿共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1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原发疾病:重度窒息、败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9例(69.2%)由其他心律失常用药后转化而来。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10例(76.9%)联合使用了直流电复律治疗。13例中12例治疗有效(92.3%)。复律后短期复发或并发其他严重心律失常8例(61.5%),均使用了乙胺碘伏酮,其中4例治愈。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均有严重原发病及诱因,病死率50%(4/8);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无一例死亡。结论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新生儿各年龄段及各胎龄,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预后较好,室性心动过速预后差;运用直流电复律加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抗心律失常药乙胺碘伏酮可能是较好的一种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