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记忆合金椎体矫形复位器支架在不同椎体骨折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自行研制记忆合金椎体矫形复位器系统,验证复位器支架的设计预期与在椎体内的复形复位效果.方法 脊柱标本一具,对其中的节段用厚度0.75 mm记忆合金板材制作的五瓣(瓣高11 mm)、六瓣(瓣高12 mm)矫形复位器进行实验操作,在正常形态的椎体与压缩骨折模型的椎体内植入记忆合金复位器支架;术前、术后和标本复温后分别摄片,CT扫描观察复位器在椎体内的复形、对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以及在椎体内空腔的形成情况.结果 记忆合金椎体矫形复位器可安全顺利通过设计的辅助器械管道完成实验;复位器在椎体内经温水作用,不需借助外力,产生记忆功能,可自行扩张复形,在椎体标本内产生预期的空间和支撑作用;对压缩的骨折复形达到骨折前的90%.实验结果达到设计预期.结论 记忆合金矫形复位器系统在椎体内可产生预期的复形与矫形效果,在椎体内支撑固定并形成空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2.
目的:运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检测和Micro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的方法,观察健骨汤对老龄去势大鼠松质骨的影响。方法:30只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0RX组、Sham组、ORX加健骨汤(0RX+JG)组,每组10只。前两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ORX+JG组用健骨汤提取液(5ml/kg/d))灌胃,12周后取材.运用双能x线骨矿含量测定仪(DXA)检测治疗后大鼠全身总骨密度;取k椎体、右股骨行Micro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取L4椎体、左股骨行骨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去势组比较,ORX+JG组BMD、骨小梁体积(BV/TV)、骨小粱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值升高,骨生物力学检测发现骨最大载荷(M~10ad)、吸收能量(Enery)、最大应力(M-stress)、弹性模量(E-1astic)值升高,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值降低。结论:健骨汤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骨微结构,增加骨强度和骨密度,防止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腰椎后入路手术时骶棘肌不同程度创伤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低张力组、高张力短时间组和高张力长时间组)。每组分别于术中骶棘肌牵开前,术后即刻,术后2d,1、2周,1、2月,取压力感应片下的深层骶棘肌肌肉,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后路手术实验组呈现变性、坏死和修复的演变顺序。在损伤早期,不同程度的横纹肌细胞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核内移。在高张力组可出现频率逐渐加剧的“靶纤维”、“破碎红纤维”等病理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腊样变性及液化性坏死,腊样变性肌细胞。从术后第1周起,肌组织的坏死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修复反应过渡,后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并替代大片萎缩的肌纤维。电镜观察,后期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大量脂滴聚集现象。结论:不同程度的骶棘肌剥离、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骶棘肌损伤,其牵拉力和持续时间的大小与组织学反应相一致;多种损伤机制(压迫、缺血、代谢紊乱、失神经支配)参与了手术时对骶棘肌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44.
陆阿姨今年52岁,在街道居委会工作,平时喜欢组织街道里的中老年人搞些文艺活动,最起劲的就是带领大家跳集体老年街舞,每天晚上在社区地铁口的广场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几个月下来,陆阿姨开始感到双侧膝关节出现轻微的酸痛,自家的四楼楼梯爬起来有点不自在,她也没很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膝关节疼痛似乎越来越明显,楼梯似乎也成为她每天回家的"障碍"。一天,她和舞友们谈起此事,一个老娘舅说:"你这个一定是缺钙,女同志在这个时候最容易缺钙了,补钙一定会好。"回到家后,她对女儿说了此事,她女儿也附和说:"报纸杂志说,女同志过了50岁出现的关节痛多数和缺钙有关。”听了这么多人都这样说,陆阿姨下定决心要补钙。  相似文献   
45.
目的将高长径比的羟基磷灰石(HA)晶体纤维添加入磷酸钙骨水泥(CPC)中,研究HA晶体纤维对CPC抗压力学性能增强的最佳配方及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高长径比HA晶体纤维,并验证其细胞毒安全性。将2.5%、5%及10%(wt%)HA晶体纤维添加入CPC中,分析并获取HA晶体纤维对CPC力学性能增强的最佳配方。使用最佳配方制备CPC+HA晶体纤维复合材料,植入大鼠胫骨近端骨缺损模型,4、8周组织学观察HA晶体纤维添加入CPC的成骨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对照组为单纯CPC实验组。结果成功制备高长径比HA晶体纤维,其细胞毒安全性为1级(RGR79%)。与对照组相比,2.5%及5%HA晶体纤维添加入CPC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压力学性能(P<0.05),其中5%HA晶体纤维对CPC抗压性能的增强效果最佳,10%HA晶体纤维略降低CPC的抗压性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HA晶体纤维添加入CPC复合材料植入后材料周围骨体积分数(BV/TV)无显著性差异(P>0.05),HA晶体纤维添加入CPC后材料周围成骨与材料接触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水热合成法制备的HA晶体纤维作为添加剂,具有增强CPC抗压力学性能,减低CPC脆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点,可用作骨植入生物材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46.
骨肉瘤术后化疗有效性检测指标的筛选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宁  张伟滨 《上海医学》2004,27(2):108-111
目的 探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 (CICP)、骨钙素 (BGP)等成骨标志物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脱氧吡啶酚 (Dpd)等破骨标志物与骨肉瘤术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现代免疫学技术检测 2 5例骨肉瘤患者在化疗前及每次化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骨肉瘤患者的BALP(X)与血碱性磷酸酶 (Y)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Y =6 .10 0± 2 .377X ,P <0 .0 1)。肿瘤坏死率 <90 %患者的BALP在术前化疗前后均表现为高水平 ,坏死率≥ 90 %患者的Dpd在术前化疗后明显下降。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患者的Dpd在术后第 2次化疗后有一突跳升高 ;BALP与CICP在复发、转移前突然增高。 结论 术前骨肉瘤患者BALP与Dpd的变化趋势可能与肿瘤坏死率有关 ;术后化疗初始阶段Dpd的升高可能提示化疗疗效不佳 ;而术后BALP、CICP的突然增高可能预示着复发或转移。因此 ,成骨与破骨标志物同骨肉瘤术后化疗有效性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HLA在骨肉瘤细胞上的表达与其生物学意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骨肉瘤标本的HL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骨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Ⅰ类抗原表达下降(P<0.01),HLA-DR抗原表达增强(P<0.01)。典型骨肉瘤组与皮质旁骨肉瘤组相比,HLA-Ⅰ类抗原表达下降(P<0.01),而HLA-DR抗原表达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典型骨肉瘤HLA表达与肺转移和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肉瘤细胞与癌细胞一样,HLA-Ⅰ类抗原表达降低与其恶性程度相关;HLA-DR抗原有限的表达增强,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HLA-Ⅰ类抗原降低或缺失是骨肉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临床观察和评估替托尼定治疗急性痉挛性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痉挛性肌痛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9±s9a。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服用替托尼定1mg,tid,替托尼定1mg加双氯芬酸25mg,tid,双氯芬酸25mg,tid,共14d,观察在接触时、运动时、休息时及夜间在服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服药d4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3%和65%。前2组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嗜睡(10%)。结论:替托尼定较双氯芬酸更快、更有效地解除痉挛性肌痛(P<0.05),合适剂量为3mg/d。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103例DVT患者实施了抗凝、溶栓、降纤、祛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溶栓护理干预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103例患者治疗后达到痊愈标准的42例,显效4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34%,随访病例数85例,其中复发病例5例,复发率为5.88%.结论 科学系统合理的护理干预是DVT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0.
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成骨肉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纯截肢术几乎是肢体恶性肿瘤的唯一治疗手段。随着化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也为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得保肢术逐渐成为骨肉瘤外科治疗的主流。在各种保肢手术中,瘤段骨切除肿瘤假体重建术是采用较为广泛的保肢技术。现对36例接受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