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王凤文  林杨  崔满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493-5495
目的:探讨HR-HPV及LR-HPV的消退规律,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阳性人群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妇科体检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对6、12、18、24个月做TCT、HPV检测的3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至第6、12、18、24个月HR-HPV消除率分别为47.51%、58.37%、64.71%、73.30%,LR-HPV消除率分别为86.32%、92.63%、94.74%、97.89%。结论:HR-HPV感染后2年基本消退,LR-HPV感染后半年基本消退。HR-HPV持续阳性妇女易发生CINⅡ-Ⅲ,故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52.
感染因素与反复流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众所周知,反复流产与遗传、内分泌、免疫、全身状态及生殖道本身异常等很多因素有关。近年来,感染因素与反复流产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现就与反复流产有关的感染因素阐述如下。1风疹病毒感染经呼吸道传染,病毒血症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胎盘水肿、...  相似文献   
53.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较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缺乏早期诊断的可靠手段,易误诊和漏诊,使其预后不良。现将本院连续误诊的2例输卵管癌报告如下。 病例1:杨某,45岁,既往月经规律,因淋漓不断阴道流血4个月伴白带增多,在当地医院刮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而转入我院。病人绝育术后15年。妇检:宫颈光滑,宫体稍大,质中等,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B超提示,子宫7cm×5cm×4cm,内膜厚0.2cm,双附件分别可探及2.1cm×2.0cm及2.4cm×1.9cm大小的低回声,因怕累及宫颈管,故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扫荡及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双侧输卵管增粗,伞端闭锁,呈腊肠状,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液约150ml,此改变未引起术者注意,故未行大网及阑尾切除,术后剖开子宫,见内膜极少,无癌组织侵及,双侧输卵管壶腹部可见菜花样改变,术后病理:双侧输卵管乳头状腺癌,未侵及子宫内膜,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有癌细胞,按FIGO分期法诊断为Ic。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融合型教学方式在妇科腔镜技术选修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11月期间2批次选修妇科腔镜技术课程的中国医科大学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选课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6名学生采用虚拟仿真融合型教学方式,对照组43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核总分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39.98±4.20)分]和实践考核总分[(42.87±1.05)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37.74±5.87)分,(41.12±1.72)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虚拟仿真融合型教学方式应用于妇科腔镜技术选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能;同时,仍然有待于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宫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又称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的组织起源、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提高对该种特殊类型宫颈恶性肿瘤的认识,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PNET患者,该患者体检发现宫颈肿物,无特殊临床表现,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免疫组化显示人白细胞分化抗原9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9,CD99)、波形蛋白(vimentin,VIM)阳性。提示该类肿瘤极为罕见,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免疫组化及细胞遗传学。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宫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又称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的组织起源、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提高对该种特殊类型宫颈恶性肿瘤的认识,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PNET患者,该患者体检发现宫颈肿物,无特殊临床表现,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免疫组化显示人白细胞分化抗原9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9,CD99)、波形蛋白(vimentin,VIM)阳性。提示该类肿瘤极为罕见,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免疫组化及细胞遗传学。  相似文献   
57.
文章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常用能量器械的种类、工作原理及使用所致热损伤等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能量器械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阐明促排卵治疗中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因素。方法:收集于门诊行宫腔镜检查的 76例做过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分析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促排卵治疗周期数和促排卵治疗中是否应用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结果:在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中,不同不孕类型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不同不孕年限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P=0.458);而不同促排卵治疗周期数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P=0.025);促排卵治疗中是否应用过GnRHa患者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9,P=0.000)。在经过促排卵治疗的患者中,随着促排治疗周期数的增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增加,经过3个以上促排卵治疗周期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高于经过1~2个促排卵治疗周期者(52.4% vs 25.5%,P=0.025)。在促排卵治疗中应用过GnRHa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过GnRHa的患者(16.0% vs 65.4%,P=0.000)。结论:促排卵治疗周期数的增加是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而GnRHa可抑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一、病例摘要患者48岁,因下腹坠胀3个月,检查发现盆腔肿物1d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治疗。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黏膜润软,子宫前位,不规则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右侧壁可触及一直径约14.0cm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型超声检查:子宫前位,11.5cm×6.7cm×4.8cm,宫腔线清,内膜厚0.4cm,宫壁回声不均匀,于子宫前后壁见多个低回声,最大者位于子宫右侧壁,13.2cm×4.2m。  相似文献   
60.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43岁,G_2P_1,因"发现子宫肌瘤、卵巢肿瘤3年"收入院。患者无长期石棉接触史,3年前于外院检查发现子宫右侧壁一2.6cm×2.5cm大肌瘤结节,右附件区一3.2cm×2.8cm大包块。4天前复查超声示:右卵巢49mm×45mm囊性略低回声,内见38mm×24mm偏强回声,左卵巢内见27mm×23mm囊性略低回声;CA125值238.30U/ml,遂就诊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