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伊布利特 ( Ibutilide)是一种新近推出的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药仅供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快速转复心房颤动 (房颤 ) /心房扑动 (房扑 ) ,尤其对房扑效果更为显著。 1 995年 1 2月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已批准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伊布利特的药理特性 ,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伊布利特的结构与索他洛尔相似 ,均是甲基磺酰胺的衍生物。与其它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样 ,它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 ( APD)。伊布利特可高度选择性阻断心肌细胞快速激活的钾通道组分 ( Ikr) ,使 APD延长。伊布利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UC患者合并CM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明确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98例(病例组49例,对照组49例),病例组为合并CMV感染者,对照组为同时期按年龄±3、性别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且不合并CMV感染者。结果 在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发现EBV感染、吸烟史、使用类固醇激素、UC病变累及范围、UC病情严重程度、UC Mayo活动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在两组UC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EBV感染、有吸烟史、病变累及全结肠、重度病情、应用类固醇激素、总蛋白减少、白蛋白降低可能会使UC患者合并CMV感染的风险增加;UC患者合并CMV感染可能导致患者血红蛋白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沉...  相似文献   
63.
64.
医源性胆道损伤并非罕见。我院1985年以来共发生6例,报道于下。本组6例中,发生于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例。单纯胆囊切除4例。但总管切开引流与胃癌根治术各1例。损伤部位:肝总管3  相似文献   
65.
目的:本研究为“局部晚期胃癌术后S-1同期调强放疗Ⅰ期临床研究”基础上的Ⅱ期研究,拟继续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近期疗效。方法入组标准为接受R0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任何TN (+)期的近端或远端胃腺癌患者。放疗采用IMRT技术,总剂量45 Gy,1.8 Gy/次,5次/周。 S-1剂量每天80 mg/m2,于放疗日分2次口服。结果包括Ⅰ期研究最后1个剂量水平(80 mg/m2)中的6例及Ⅱ期入组的34例,共40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27~73岁(中位数50岁),男女比例3:1。完成放疗39例(98%),完成同期化疗35例(88%)。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恶心或食欲下降(13%)、白细胞减少(10%)、呕吐(8%)、放射性食管炎(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5%)。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2年OS、DFS率为74%、77%。结论局部晚期胃癌术后S-1同期IMRT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青娥丸加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口服青娥丸加减。结果: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青娥丸加减治疗肾虚腰痛临床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7.
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是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既往对于EMVI的评估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的分析,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准确评估EMVI的状态(mrEMVI)。mrEMVI状态是直肠癌重要的预后指标,mrEMVI阳性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明显较高。本文对EMVI的诊断特点、临床意义和对治疗模式的影响进行综述,对EMVI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T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4期、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胸壁电子线照射,加量组EQD2>50Gy。全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2个月,5年胸壁复发(CWR)、局部区域复发(LRR)、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9.9%、16.2%、58.0%、71.4%。胸壁放疗加量和不加量的5年CWR、LRR、DFS、OS率分别为14%和7%、18%和15%、57%和58%、82%和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加量与否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45例复发高危组患者中放疗加量组似乎有较高的OS率(P=0.058)、DFS率(P=0.084)和较低的LRR率(P=0.059)。结论T4期乳腺癌患者异质性较强,胸壁放疗加量对全组患者无明显获益。对于有脉管瘤栓阳性、pN2-N3、激素受体阴性中2~3个高危因素患者胸壁放疗加量有改善疗效趋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16例(17%),N0、N1-2期者分别为14例(15%)、82例(85%),直肠系膜筋膜受侵[MRF (+)]者69例(72%),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 (+)]者58例(60%)。全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为50Gy,均接受同步化疗增敏。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及N分期转阴率分别为24%和50%,MRF (+)率、EMVI (+)率分别降至37%(P<0.001)和2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化疗后MRI显示N分期、EMVI状态转变与患者3年DFS相关(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后MRI显示EMVI持续阳性、N1-N2期是DFS预后不良因素,提示改进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 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