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两组常用选穴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选穴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应用Spiegel睡眠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总有效率为89.3%,针刺2组总有效率为93.1%,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2组治疗后疗效最好。结论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其处方可作为针刺治疗失眠的基础选穴处方。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2018年收治的42例Ⅳ A期前列腺癌行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及精囊腺放疗总剂量67.5 Gy分25次,盆腔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45~50 Gy,1.8~2.0 ...  相似文献   
183.
<正>骨与软组织肿瘤生物学特性复杂,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有时依据形态学较难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需行免疫组化、FISH、PCR、Sanger测序及NGS等检测[1]。骨组织质地坚硬,应使用脱钙液将组织软化后制片。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仍为混合酸性脱钙液,其脱钙速度快,但易对组织抗原及DNA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EDTA性质温和,对组织抗原及核酸保存较好,但缺点是脱钙时间久且效果差。有研究显示改良EDTA常温处理骨髓样本20~24 h,HE染色佳,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适中,定位准确[2]。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评价局限于盆腔的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膀胱综合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 均接受放疗, 其中42例接受同步化疗, 3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 43例放疗前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随访观察患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膀胱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 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 其中尿路上皮癌63例;Ⅲ期64例, Ⅳ期4例。中位随访76个月, 晚期泌尿道反应2级7例, 消化道反应2级2例, 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除8例因膀胱内肿瘤未控失去膀胱功能外, 其余患者均保持了正常膀胱功能。局部复发17例。同步放化疗组11例, 局部复发率为26.2%(11/42), 非同步放化疗组6例, 局部复发率为22.2%(6/27), 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远处转移23例(包括2例局部复发伴远转), 其中同步放化疗组10例, 远处转移率为23.8%(10/42), 非同步放化疗组13例, 远处转移率为48.1%...  相似文献   
185.
吕倩  唐源  程雷 《大众健康》2023,(4):27-28
<正>对于过敏,我们要做到“战略上藐视,行动上重视”。大部分人认为的过敏就是春秋季的打喷嚏、红眼睛,或者因为吃错了什么食物,皮肤上起了疹子,有点痒。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趋于好转,再严重一点儿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很多人认为过敏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因过敏而丧命的案例却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样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失败的原因,并分析FISH检测失败与样本来源、探针种类、实验条件的相关性,以提高石蜡样本FISH重复检测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12 709例石蜡检测样本,对其中首次检测失败的512例样本,采取更换蜡块或改变实验条件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统计重复实验前后FISH检测结果。结果 总体检测重复率为4.03%(512/12 709),包括信号微弱无法判读58.59%(300/512),完全无信号41.41%(212/512)。其中本院样本195例(2.89%,195/6 753),会诊样本317例(5.32%,317/5 956)。按照样本来源分类,检测重复率较高的组织分别为软组织(4.41%)、肺(4.20%)、乳腺(4.18%)、淋巴(4.16%)、头颈部(4.03%)、胃(3.69%)、神经(2.88%)。样本来源及探针种类间的检测重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检测后,186例(36.33%)样本检测成功,其中更换蜡块和改变实验条件的成功率分别为60....  相似文献   
187.
周浩  黄祖波  王罡  张达  唐源  曾月  王超 《四川中医》2023,(3):220-223
人脸识别是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高度识别率和准确性。本文详细阐述该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在中医药疾病诊疗中的研究方向和设想,从联合红外热像的人脸识别辅助诊断研究、基于骨性标志定位的人脸特征构建研究、基于腧穴特性的中医人脸远程诊疗研究三个方面探讨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8.
目的介绍MR加速器应用于乳腺癌术前放疗的应用流程和注意事项, 并报告不良反应。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开展一项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入组患者实施MR加速器下术前瘤床补量, 2周内进行保乳手术, 术后6周内接受辅助全乳照射, 研究终点为≥2级急性不良反应。首例应用MR加速器术前放疗乳腺癌患者43岁, 为右乳外象限浸润性癌, cT_(2)N_(0)M_(0)期, AJCC第8版ⅡA期。患者接受CT和MR定位、MR指导下靶区勾画、Monaco系统计划设计, MR加速器下摆位并基于位移适应调整, 单次8 Gy照射。患者的剂量计算考虑了1.5 T磁场存在下的电子回旋效应(ERE)及电子束效应(ESE)。结果首例患者治疗顺利, 计划的正常器官满足限量要求, 因ERE及ESE导致的皮肤剂量增加幅度不大(D_(max) 8.44 Gy), 下颌及右上臂受量均很低(D_(max) 28.5、17.8 cGy), 无>1级急性不良反应。患者放疗后第7天接受保乳术, 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伤口愈合及时。结论 1.5 T磁场对皮肤、下颌和手臂的剂量影响较小, 放疗及放疗后手术均无明显并发症增加。MR加速器下乳腺癌的放疗尚需更大样本的经验积累, 以不断优化治疗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