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患儿女,7个月,左耳流脓1个月余,于2006年7月22日入院。曾在外院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后好转,停药数大后再次流脓。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全身状况良好,外耳无畸形。左外耳道充满脓性分泌物,清理后见外耳道深处有淡红色新生物完全堵塞外耳道。右耳未见异常。颞骨高分辨率CT轴位扫描及冠位重建示: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特点,术前评估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患者21例(22耳)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结果:术中发现鼓室腔狭小16耳(72.7%);听骨链畸形20耳(90.9%),其中锤砧骨畸形19耳(86.4%),镫骨畸形7耳(31.8%);面神经畸形8耳(36.4%);鼓室隔板1耳(4.5%);垂直外耳道1耳(4.5%)。术后1个月平均语频听力提高〉15dB15耳(68.2%),其中提高≥30dB9耳(40.9%)。随访6个月~5年,听力保持在术后水平或有轻度提高者17耳,下降3耳,失访2耳。并发外耳道闭锁1耳,狭窄3耳,鼓膜外侧愈合2耳。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现复杂多样,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和听力学评估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成形一个宽敞的外耳道、预防术后感染是防止外耳道再闭锁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在常规CPB下,研究Genistein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56只成年家猪随机分为1至7组,,常规建立CPB模型,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改良St.Thomas停搏液。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60和120 min检测冠状窦和血循环中的TnT、CK-bm含量,相应时间点监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于CPB前和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20 min取左心室心肌,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组3、组4心功能明显优于组2,和组1相似。组5、组6、组7心功能优于组2,但差于组1。组3、组4中TnT、CK-MB含量均明显低于组2,和组1相似。结论CPB前1和2 h应用1次genistein能产生明显的早期时相心肌保护作用。genistein晚期心肌保护作用不如早期心肌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4.
卢伟 《河北中医》2000,22(5):373-374
慢性前列腺炎为临床常见病,而治疗棘手。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有一定优势。今结合临床,浅谈心得,以冀指正。1 重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虚,而其患者每多兼郁。《景岳全书·郁证》云:“凡病五气之郁,则请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复又能使病证加重,故其郁不可不察。慢性前列腺炎往往湿热、瘀、虚、郁交织,但无明显证候,辨证难施。笔者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兼顾湿热、瘀、虚、郁,常以《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借柴胡之疏达、穿山甲之通散、大黄之泻热,与程氏萆分清饮…  相似文献   
65.
我们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降钙素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 ,旨在探讨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从而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一个可靠的基因标志。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根据FAB标准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3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1例 ,其中慢性期 32例 ,加速期 8例 ,急变期 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 0例 ,其中难治性贫血 (RA) 6例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TcPCO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 TcPO2)短时监测在重症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且需呼吸支持的62例患儿TcPCO2和TcPO2与同步动脉血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aCO2)和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的348组配对数据, 并根据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 23例, 配对数据129组;≤1 000 g 18例, 配对数据130组)和胎龄(≤28周16例, 配对数据127组;28~34周29例, 配对数据159组)进行分层比较,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散点图评估TcPCO2与TcPO2和PaCO2与PaO2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分析 TcPCO2对新生儿...  相似文献   
67.
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是 1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 ,现对 2 8例的ECG ,就其治疗前后的异常改变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8例均采用DSM -Ⅱ精神分裂症的分类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男 17例、女 11例 ,男女之比为 1 5∶1。年龄 18~ 5 9(平均 38 5 )岁。治疗前后均进行了ECG检查 ,于治疗后 1~ 2h内完成。除 1例死亡外 ,其余 2 7例均有ECG异常。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均未见异常改变。2 ECG改变2 1 治疗前ECG改变2 8例中 18例结果正常 ,4例为窦性心动过速 (ST)、平均心率 12 1次 min ,3例为窦性心动过缓 (SB)、平均心率…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我省性病发病与流行情况,为制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我所1990年门诊登记的582例性病病例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 1990年1~12月本所填报的性病疫情卡,共582张,其中统计项目完整的573张。二、流行病学分析 (1)性病种类:573例中,以尖锐湿疣为多,计264例,占病例总数的46.07%,淋病  相似文献   
69.
Liehr曾报告用半乳糖氨(GalN)和脂多糖(LPS)制作肝坏死鼠的实验模型,认为这种肝坏死机制是经GalN处理后的鼠对LPS的感受性亢进。LPS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之一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诱导作用。TNF近年来被认为是脂类代谢的异化促进因子,并明确了肿瘤坏死以外的其他生物作用。最近∑uto用重症肝炎患者的末梢血单核细胞研究,发现TNF值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作者做了投予GalN和TNF的动物实验,以探讨TNF与重症肝炎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方法:用雄性Donryu鼠(体重180~200g),腹腔。内注射GaN800mg/kg,继之从尾静脉给予LPS10μg或人的多种器官TNF-a(2.3×10~6u/mg蛋白)1×10~4u经一定时间观察,死亡例在临死前采血,存活例抽血致死,进行肝功、血浆蛋氨酸值及TNF浓度测定,并作肝组织学检查。TNF用LM细胞生物测定,以LM细胞的吸光度为100%,以50%的吸光稀释倍数为稀释因素(DF);在试管内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得到的肝细胞来研究TNF对肝细胞的影响。结果:GalN+LPS组10例在投药后36小时内死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对临床护士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进行调查,旨在为临床决策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6所三甲医院的82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仪器操作熟练度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最高的3种仪器分别是:监护仪(96.5%)、输液泵(91.8%)及微量泵(90.5%);急救仪器的操作熟练度存在人群差异;接受过考核的护理人员仪器的操作熟练度较高;仪器使用频率低是护理人员仪器操作不熟练的最主要原因。结论 管理者应注重实际管理的针对性、合理性,并为护理人员创造有利的操作条件,同时积极听取一线护理人员的反馈,逐步完善护理急救仪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