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51.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影像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11例.全部进行X线及CT检查,3例进行MR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男性发病率差别不大。X线表现:椎体溶骨性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9例.死骨1例,椎体压缩变形8例,侧弯及后突畸形6例,椎旁软组织梭形肿胀或腰大肌脓肿6例(其中钙化1例)CT表现:溶骨性破坏11例(其中附件破坏1例),伴骨质硬化及多发沙砾样死骨或钙化10例,椎旁肿胀或脓肿11例(伴钙化6例),椎管及硬膜囊受累9例,定位像显示椎间隙变窄6例,脊椎侧弯或后突畸形3例,伴肺结核3例,3例进行增强检查,显示脓肿呈厚壁环状强化。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或中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椎间隙均变窄,脓肿呈中等T1信号及长T2高信号,钙化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同CT,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以及脓肿对椎管及脊髓的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质病变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152.
收治陈旧性环枢椎脱位病人16例,其中单纯环枢椎脱位11例,合并齿突骨折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Halo架固定下复位施颈枕单纯植骨融合术。结果:完全复位13例,接近完全复位2例,未复位1例。疗效属优12例,良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所有病例均获得融合。说明该术式较简单、安全、可靠、方便,是治疗陈旧性环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分析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征像,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特点为偏心、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有不规则的硬化缘,破坏区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病例骨壳不完整并伴有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可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4.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定义性疾病,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200/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本研究报道1例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84~338/μL)的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累及口腔和肺)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机会性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后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滴注化学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病例提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应作为HIV感染者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55.
侯宁蕊  袁旭  陈亚玲 《护理研究》2002,16(2):123-123
手术体位一般采取被动体位 ,既要满足手术需要又要保证病人舒适、安全。因此 ,保护性的制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便于病人术中输液、方便麻醉师管理以及加药及时方便 ,一般选用上肢末梢血管穿刺。传统采用双套结上肢固定法。该法由于接触面窄 ,制动效果不佳 ,易使液体脱出。鉴于以上弊端 ,我们对传统约束带做了以下改进。1 约束带的设计  将包扎手术用物的中号包布清洁面向外折叠成三角形 ,有带的一角为最长边 ,将顶点反折 ,其宽度为 3 0cm左右 ,根据病人上肢长度作适当调整。2 使用方法  将制成的约束带置于病人上肢肘上 10cm…  相似文献   
156.
陈亚玲 《中国民康医学》2023,(6):129-131+135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未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和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水平。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为96.77%(120/124),高于对照组的62.64%(1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识、态度及实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究改良扩皮法应用于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后穿刺部位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PICC导管室行超声引导下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PICC穿刺包自带扩皮刀进行扩皮,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扩皮方法进行扩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即刻出血、24h后渗血发生率、7d渗血率、疼痛程度、操作用时、送鞘成功率、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即刻出血、置管后24h和置管后7d的局部组织出血量、疼痛程度、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扩皮方法在赛丁格PICC置管时可以有效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8.
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的隐球菌感染诊断方法。现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 其血和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均为阳性, 但未稀释的血和脑脊液样本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均为阴性, 当血和脑脊液样本按1∶5比例稀释时, 隐球菌抗原检测为可疑阳性, 1∶10比例稀释时可见弱阳性条带, 1∶320比例稀释时阳性条带最为明显, 最高至1∶40 960比例稀释时仍可见阳性条带。这些结果支持该病例隐球菌抗原假阴性为隐球菌抗原负荷过高所致的后带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对"后带现象"有一定认识,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