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陈芬  姚彤  罗新辉 《新疆医学》2013,43(7):14-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低钙血症与炎症指标及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确诊为脓毒症患儿74例,依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脓毒症组(50例)及严重脓毒症组(20例),检测脓毒症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钙水平并进行比较。根据急性期血钙水平将74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血钙正常组及低血钙组,比较两组WBC、CRP及白蛋白,并对3个指标与血钙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急性期血钙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脓毒症组(P<0.05),恢复期两组血钙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脓毒症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钙水平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脓毒症患儿中,低血钙组WBC、CRP均高于血钙正常组(均P<0.05),而低钙血症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钙组(P<0.05)。低钙血症组器官功能受累的发生率较血钙正常组增高(P<0.05),且血清钙离子水平与WBC、CRP呈负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患儿血钙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病情的加重而进一步降低,血钙水平越低,预后越差。反应脓毒症的炎症指标WBC、CRP与血清钙离子水平呈负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2年1~12月,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和新生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样本437份,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抗原。结果 437份粪便样本中RV检出率为20.4%(89/437),ADV为2.3%(10/437);维吾尔族患儿的RV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P〈0.05);两种病毒均以感染1岁以下婴儿为主;R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春秋季,AD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夏季。结论 RV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发病高峰在春秋季;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 130/0.4)对脂多糖(LPS)引起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后,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 ml·kg~(-1)·h~(-1);内毒素组(LPS组)静脉注射LPS 2 ms/ks(溶于生理盐水0.5 ml)后,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 ml·kg~(-1)·h~(-1);HES组静脉注射LPS 2 mg/kg后,持续静脉输注HES 16 ml·kg~(-1)·h~(-1).补液时间60 min.连续观察给药前及补液期间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内红细胞血流速度、血管管径以及细静脉管壁过氧化物产生情况.补液结束后于电镜下观察细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 各组细静脉内红细胞血流速度、血管管径以及血管壁血流剪切率各时点组内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PS组和HES组过氧化物产生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HES组该指标降低(P<0.05).LPS组血管内皮细胞内小泡增加,血管外水肿.HES组上述变化较小. 结论 羟乙基淀粉(HES 130/0.4)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中市家畜从业人员和普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及HEV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对家畜诊治、销售、屠宰、规模化饲养和家畜散养等家畜从业人群以及普通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V抗体,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E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947名调查对象中检测出9例抗-HEV IgM阳性,阳性率为0.95%;539例抗-HEV IgG阳性,阳性率为56.9%,其中以家畜销售人群HEV感染率最高为80.6%,农村家畜散养人群为79.3%,家畜诊治人群为75.9%,家畜屠宰人群为72.7%,家畜规模养殖人群为65%,普通人群为3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禽诊治、销售、屠宰、规模化饲养和家畜散养等家畜从业职业、在外就餐、不洗手等可增加HEV感染的风险,受教育程度高、不用河塘水洗菜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切断动物源性接触传播途径,提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预防戊型肝炎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5.
左氧氟沙星与黄芪和黄芩配伍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黄芩、黄芪与左氧氟沙星(LVFX)配伍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黄芩和黄芪与LVFX配伍给予志愿者后在尿中的排泄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与LVFX配伍使LVFX的累积尿中排出量,由(177.62±11.31) mg下降至(149.4±18.65)mg,P<0.01;排泄分数由(88. 81±5.66)%下降至(74.7±9.33)%,P<0.01.结论黄芪和黄芩与LVFX可同时服用,黄芩与LVFX合用时使尿中LVFX排泄量减少.  相似文献   
76.
采用立体选择性分析方法测定了3,4-甲撑二氧去氧麻黄碱在大鼠和小鼠体内0~96h的排泄量。结果表明药物及其代谢物对映体呈现立体选择性的代谢。药物的S-(+)-对映体在N-脱甲基代谢途径中占优势(S/R=1.61),R-(-)-对映体则在O-脱烃基代谢途径中占主导地位(R/S=1.28)。毒性大的S-(+)-对映体代谢较慢;该药物的主体选择性代谢具有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哮喘儿童外周血 Th2,Th17 细胞及不同来源样本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气道炎症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8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接诊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55 例行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计数;根据其结果分为中性粒细胞哮喘组(NA 组,n=24)和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EA 组,n=31);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 50 例作为对照组(HC 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h17,Th2 细胞及 Th17 细胞中 STAT5 和 BCL-2 表达;ELISA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17 和 IL-10 表达;qRT-PCR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RORγt 表达;采用 Pearson 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NA 组 NEU% 高于 EA 组和 HC 组,EA 组高于 HC 组(F=342.918,P<0.001);EA 组 EOS% 高于 NA 组和HC 组,NA 组高于 HC 组(F=118.93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 组 Th17% 及 IL-17 水平高于 EA 组和 HC组,EA 组高于 HC 组(F=47.569~256.602,均 P<0.001);EA 组 Th2% 及 IL-10 水平高于 NA 组和 HC 组,NA 组高于HC 组(F=16.636~169.271,均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 NEU% 与 Th17%,IL-17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5~0.803,均 P<0.05);EOS% 与 Th2%,IL-10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4~0.759,均 P<0.05)。NA 组RORγt 表达及 BCL-2,STAT5 阳性率高于 EA 组和 HC 组,EA 组高于 H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90~283.618,均 P<0.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哮喘患儿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分别表现为诱导痰 NEU%,EOS% 明显增高,并分别与不同来源样本的 Th17%,IL-17 水平及 Th2% 和 IL-10 水平呈正相关,可将 Th2/ Th17 作为不同类型哮喘患儿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与 Th17 细胞分化增强及已分化的 Th17 细胞存活延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79.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鸡肝散7种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鸡肝散(Elsholtzia blanda)中7种挥发油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初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挥发油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INNOWAX型毛细管柱(0.53 mm×30 m,5μm),氢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60℃,以30℃·min-1升至90℃,再以5℃·min-1升至18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40℃。结果7种成分能较好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α-蒎烯33~330 mg·L-1(r=0.9999);β-蒎烯32~320 mg·L-1(r=0.9998);1,8-桉叶醚111~1110mg·L-1(r=0.9998);樟脑238~2380 mg·L-1(r=0.9996);芳樟醇140~1400 mg·L-1(r=0.9997);乙酸龙脑酯65~650 mg·L-1(r=0.9995);龙脑53~530 mg·L-1(r=0.9995)。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7.0%,97.8%,99.9%,96.5%,97.4%,97.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CHIRALPAK AD柱在14种药物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4种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方法利用chiralpak AD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氟乙酸(TFA)或三乙胺(TEA),对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萘普生等8个酸性手性药物,和班布特罗、普罗帕酮、西替利嗪、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6个碱性手性药物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正己烷和乙醇的比例、TFA或TEA添加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被检样品中大部分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实现了较好分离。在正己烷-乙醇流动相系统中,正己烷含量为90%~99%,TFA含量为0.1%~0.3%的条件下,氟比洛芬、酮洛芬、扁桃酸、氟伐他汀、邻氯扁桃酸、依托度酸、布洛芬两对映体间的分离度(Rs)分别为11.0,12.5,4.70,5.30,1.90,1.50,1.60。但萘普生的两个对映体在上述各条件下始终未获得分离。在正己烷-乙醇-TEA(40∶60∶0.05)流动相体系中,逐渐提高正己烷比例和TEA含量,普罗帕酮、西替利嗪、班布特罗、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的两个对映体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8.20,3.0,1.90,1.90和1.60。但尼莫地平始终未获分离。结论建立的手性HPLC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班布特罗等12个手性药物对映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