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6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745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1317篇
口腔科学   201篇
临床医学   1419篇
内科学   1717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614篇
特种医学   4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74篇
综合类   194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59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1210篇
  2篇
中国医学   606篇
肿瘤学   118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2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了减少唇裂修复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相对地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利用压迫止血及滑杆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在2h以内不会对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并成功地应用于唇裂修复术中。结果:临床应用68例,与传统止血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操作,而且安全可靠,在2h以内不会对上唇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结论:应用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进行唇裂修复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对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创伤性睾丸脱位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睾丸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所收治的5例患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复习有关献。结果 1例手法复位成功,4例行手术复位.1例发生睾丸萎缩后切除患睾。结论 创伤性睾丸脱位临床少见,漏误诊率较高。对骨盆部、会阴部、阴囊部外伤患应警惕本病;详细检查阴囊及睾丸.确诊后尽早行手法或手术复位固定.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4.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外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HICH病人106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和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意识状态、血肿形态、出血部位、血肿量、血肿与脑室关系、血肿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HICH微创外科治疗临床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部位与HICH微创外科治疗预后密切相关(P〈0.01)。结论微创外科手术治疗HICH具有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术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出血部位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结果表明,木贼高,低剂量组,安妥明组均有显著阻止高脂饲料升高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表明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46.
刺激视上核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钾离子透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指标,观察了电和化学刺激视上核(SON)对大鼠痛阈(PT)和电针(EA)镇痛的影响。电刺激SON后,PT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0.001),电刺激SON后电针足三里,镇痛效应明显提高,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电刺激SON的近旁部位(0.5—1mm)对PT及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后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都明显对照组,也有明显的量效关  相似文献   
47.
The activation of membrane-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C is rapidly and transiently induc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a variety of stimuli. Ischaemic brain injury is one of the situations that leads to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olyphosphoinositide (PPI) turnover. In this study, stimulation of PPI hydrolysis by glutamate (500 μM) was measured in hippocampal slices from rats up to 21 days after an ischaemic insult of 30 min. Ischaemia was induced using the four-vessel occlusion method. PPI hydrolysis elicited by glutam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lices prepared from ischaemic rats 24 h after reperfusion, the accumulation of inositol phosphates (InsPs) and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InsP3) was 614±74% ( n = 8) and 182±11% ( n = 9) of the basal level respectively. This potentiation was also observed 21 days after ischaemia. Hyper-responsiveness to glutamate was also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AIF4-stimulated formation of [3H]inositol phosphates. In addition, global ischaemia did not change either high-affinity [3H]glutamate binding in hippocampal membranes or the stimulation of PPI hydrolysis by carbachol or noradrenaline in hippocampal slice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d responsiveness to glutamate is the result, at least in part, of functional changes at the G-protein level,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schaemic brain injury or to the regenerative phenomena that accompany ischaemic damage.  相似文献   
48.
白细胞介素—2新的功能位点及其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2(IL-2)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中枢调节作用。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发现侧脑室注射IL—2能显著提高动物痛阈,并能被纳洛酮所阻断,表示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利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获得的无免疫活性IL-2实查体仍具有中枢镇痛作用,表明IL—2分子上发挥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位点是相互独立的。纳洛酮能够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而不能影响IL—2增殖CTLL-2细胞的作用,提示IL-2发挥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IL-2分子中第45位Tyr残基突变为Val后,虽仍保留了免疫活性,但丧失了镇痛功能,表示45位Tyr残基是IL—2发挥中枢镇痛功能的关键残基之一。我们推测IL—2的镇痛功能位点可能在IL—2分子中第45位Tyr残基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49.
赖型钩体flaB2与VR1012中的CpG基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赖型钩体)DNA疫苗[包括内鞭毛蛋白基因(flaB2)和质粒DNA表达载体(VR1012)]的CpG基序(CpG motifs)进行分析,为DNA疫苗免疫机制的阐明和提高DNA疫苗的效能奠定基础。方法:以flaB2与VR1012构建重组DNA的免疫原,对flaB2及VR1012全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分类、计数和定位)。结果:CpG的“C”的侧翼为两个嘌呤,“G”的侧翼为两个嘧啶,在flaB2中共3个,分别为GACGCT,GACGTC和GACGCC;在VR1012中共11个,分别为GACGTC1个,GACGCT2个,GACGCC1个,GACGTT1个,GGCGTT2个,GGCGCT2个,GGCGCC1个,AACGCT1个,其中特别重要的TGACGTCA4个和TAACGCCA有1个,位于5'端456-463;509-516;592-599;778-785和486-493;4个TGACGTCA和1个TAACGCCA均位于5'端且相对集中。结论:赖型钩体flaB2与VR1012构成的DNA疫苗含有TGACGTCA等CpG,这些基序又称免疫刺激序列,构成了DNA疫苗中的佐剂。  相似文献   
50.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80年代末起,通过对600只大(豚)鼠、60只兔和60头小香猪所建立的4种烧伤后早期营养的动物模型,以及21例严重烧伤病人对比分析,发现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可改善胃肠道血流供应,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流损伤;可维护肠粘膜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功能,降低门脉、中心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减少肠道内毒素易位;可降低伤后枯否细胞获得数、吞噬墨汁枯否细胞数和面积,以及其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量,对伤后枯否细胞的活化有刺激作用;可降低血胰高糖素、皮质醇、儿茶酚胺、TNF、IL-8前列腺素E2(PGE2)等递质的水平,降低高代谢,使烧伤45%成人静息能量消耗(REE)在烧伤后4、8、14d的均值降低28.6%。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EE与血丙二醛(MDA)、内毒素、分解激素、TNF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86~0.9922,P<0.05~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