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34篇
  免费   12097篇
  国内免费   6836篇
耳鼻咽喉   1194篇
儿科学   2183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7170篇
口腔科学   2619篇
临床医学   15048篇
内科学   10142篇
皮肤病学   1329篇
神经病学   2494篇
特种医学   4826篇
外科学   10655篇
综合类   34050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566篇
眼科学   1449篇
药学   14350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2447篇
肿瘤学   5508篇
  2024年   387篇
  2023年   1433篇
  2022年   3703篇
  2021年   4747篇
  2020年   4068篇
  2019年   2165篇
  2018年   2294篇
  2017年   3313篇
  2016年   2534篇
  2015年   4571篇
  2014年   6093篇
  2013年   7911篇
  2012年   11318篇
  2011年   11899篇
  2010年   10914篇
  2009年   9981篇
  2008年   10243篇
  2007年   9844篇
  2006年   8621篇
  2005年   6762篇
  2004年   4794篇
  2003年   3830篇
  2002年   2940篇
  2001年   2744篇
  2000年   2196篇
  1999年   72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 和意义.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 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 ,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和DNA直接修复酶MGMT在男性乳房发育症(GM)乳腺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GM乳腺(实验组)和24例正常男性乳腺(对照组)中PTEN与MGMT的表达状况。将所选实验组分别按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分组并分别研究。结果PTEN与MGMT表达均位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核。GM乳腺中PTEN与MGMT表达水平较正常男性乳腺显著降低(P<0·01)。二者在GM不同年龄组间的表达有差异(P<0·05),且PTEN表达水平在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依次降低;MGMT表达水平在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依次降低。二者在GM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的表达亦有差异(P<0·05),且二者表达水平在硬化型、过渡型、旺炽型均依次降低。PTEN与MGMT表达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GM乳腺组织中PTEN与MGMT表达的异常可能与GM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3.
HIV-1 黑龙江省分离株CHNHLJ03009包膜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rn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原代分离株包膜糖蛋白的变异性及表型特征。方法从一名HIV阳性但未发病的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DNA,采用保守引物进行HIV包膜直接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树分析。构建了一株带该包膜蛋白的伪病毒并利用表达CXCR4和CCR5的靶细胞进行了感染实验,观察该病毒包膜利用辅助受体的表型特征。结果共获得2个有功能全长env克隆,分别命名为CHNHIJ03009c34(GenBank序列号为AY905493)和CHNHIA03009c33。用全长env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与分离株CHNHLJ03009c34的包膜同源性最高的病毒为云南的HIV-1 B’亚型分离株RIA2,同源性为91.5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株为泰国B’亚型,与云南分离株RIA2的遗传距离最近。对包膜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CHNHLJ03009c34包膜在抗原性和亲水性上与RIA2没有明显差别。感染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毒只能感染U87.CD4.CCR5细胞,不能感染U87.CD4.CX-CR4细胞。结论本研究从黑龙江省一名HIV-1阳性者克隆到HIV-1CHNHLJ03009病毒的包膜基因,该病毒属于B’亚型(泰国亚型),为R5亲嗜性毒株。该包膜基因克隆为首次报道的黑龙江分离株。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α—SYN基因转染的MES 23.5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α-SYN和TH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测试细胞氧化还原活性,观察α—SYN基因转染细胞的生长和损伤情况。结果 α-SYN过表达明显抑制MES 23.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TH表达,但对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该细胞损伤。结论 α-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TH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胰腺癌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量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AgNORs染色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的AgNORs含量;观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结果: 56例胰腺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28例(50%),正常胰腺细胞均为阴性,P5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28例P53蛋白阳性的胰腺癌组织,AgNORs计数为9.14±2.08;28例P53蛋白阴性的胰腺癌中,AgNORs计数为5.99±1.8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之间,AgNORs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包含了〖STBX〗p53〖STBZ〗基因的突变。P53蛋白表达和AgNORs含量可反映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是一个有效的判断胰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6.
耳蜗基底膜振动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耳蜗是一个非凡的感觉器件。它可以分辨出强度差别极其微小和频率非常相近的不同的声音。本文首先通过介绍耳蜗基底膜与听觉结构的生理和解剖特性,然后从数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耳蜗基底膜的结构特性,从而建立了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本文所建立的耳蜗基底膜振动模型得出的结果与临床解剖和生理实验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人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105例确诊PBC患者,400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相关亚型基因分析。结果:PBC患者组DRB1*07的频率为37.26%,与正常人组的13.8%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数比为2.7),所有阳性患者经亚型分析均为DRB1*0701;其余DRB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B1*0701阳性与阴性患者群体的疾病进程、临床指征、实验室指征等无显著性差异。绪论:中国人群PBC患者可能与DRB1*0701易感性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998.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与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基因型特点及基因型特点与白色念珠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来自成都地区212例老年人分为4组:A1(男性,有义齿);A2(男性,无义齿);B1(女性,有义齿)和B2(女性,无义齿)。CHROMagar Candida^TM鉴定培养基、碳水化合物同化反应鉴定体系(API 20C AUX)和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ssays,RAPD)鉴定白色念珠菌。RAPD分析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分组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212例受检个体中检出89株白色念珠菌(42%),A1、A2、B1、B2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56.2%、21.3%、56.6%、38%。A1组与A2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JWFP和NA为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将白色念珠菌分为5型。RAPD分析基因型构成在A1组与A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主要以A型为主。结论健康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与义齿修复相关。义齿修复可能促进具有特定基因型特点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