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4篇
  免费   1039篇
  国内免费   575篇
耳鼻咽喉   142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583篇
口腔科学   249篇
临床医学   1322篇
内科学   930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479篇
外科学   972篇
综合类   294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80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265篇
  17篇
中国医学   1065篇
肿瘤学   55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165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883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通过体模检测和病例检查的对照研究,比较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新旧两种不同成像板(IP)对影像质量和病人辐射的影响,探讨新旧IP的使用原则。方法 对新旧IP进行常规暗噪声、均匀性和一致性、擦除完全性检测;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DD)技术,75 kV时新旧IP对体模TO.16进行摄影,请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所得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A);结合临床用相同曝光条件,不同的IP分别对膝关节、胸部、腰椎进行投照,请3位放射专家进行双盲阅片,评价影像质量。结果 新旧IP在物理指标上基本相同,在相同曝光条件下,新IP的检测能力高于旧IP,当旧IP提高20%的辐射剂量后,旧IP检测能力接近新IP。结论 随着IP使用次数的增加,需逐步提高曝光剂量才能保证影像质量;若保持原有剂量不变,IP的检测能力就会下降,将影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2.
复发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复发脑膜瘤及30例原发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复发脑膜瘤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89%(32/36)明显高于原发脑膜瘤43%(13/30)(X2=25.59,P〈0.01)。复发脑膜瘤PCNA指数(65.72±9.22)高于原发脑膜瘤(20.81±7.43,P〈0.05)。VEGF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者的PCNA指数分别为78.64±10.02、49.45±8.31、6.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的复发和增殖能力有关,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额、枕部直接冲击导致中脑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额、枕部直接冲击造成中脑应力响应,探讨颅脑直接冲击导致脑干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构建头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额、枕部直接冲击损伤,分析中脑上、下交界面节点应力分布,总结中脑应力响应。结果中脑-间脑界面在冲击初始阶段,2ms即出现应力增高,中脑-桥脑界面应力升高开始于冲击后期(10ms),两交界面节点应力在冲击时程中均持续升高,额部冲击比枕部冲击在中-间脑界面造成的应力峰值高。结论中脑在颅脑直接冲击伤的致伤机制中占有突出地位,中脑的应力改变可解释脑震荡的意识障碍及部分原发脑干伤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4.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研究不同微生物诱导家蝇幼虫表达的抗菌肽特性.用3种不同的病源菌通过针刺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25分离,用Hult mark改进法和抑菌圈测定法作抑菌试验,用毛细管电泳(CE)分析不同微生物诱导得到的抗菌肽样品差异,检测抗菌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发现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具有广谱抑菌性,但不同样品对不同病源菌抑菌活性有差异,不同测定抑菌效果的方法对抑菌结果有影响,各种抗菌肽样品CE蛋白谱具有明显不同.抗菌肽样品都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说明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类型以及抗菌肽含量与诱导源有关,抗菌肽为家蝇幼虫体内固有成分,诱导增加了抗菌肽的表达量同时刺激新抗菌肽的产生.用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家蝇幼虫可产生较多含量高活性好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 (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 8增殖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苯乙酸对HCT 8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PA组HCT 8细胞G1期比例从 32 3%增加到 6 1 0 % ,S期比例从 5 9 6 %下降到 2 9 7%。PA治疗后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 (12 0 5± 7 92 ) % ,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 (5 5 15± 2 1 6 4 ) % ,P <0 0 1。通过细胞周期的检测发现 ,PA抑制大肠癌细胞HCT 8增殖的方式为抑制细胞周期G1期比例。结论 PA通过下调结直肠癌细胞C mycmRNA的生成以及细胞生长G1期阻滞在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7.
矢状缝早闭(舟状头)全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矢状缝早闭(舟状头)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David“‖”形颅缝重建法(6例)、旋转骨瓣截骨法(2例)、梅花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法(3例)等术式对舟状头进行矫治。结果11例患儿均治愈,外形满意。结论1~3个月舟状头宜采用简单的David“‖”形颅缝重建法进行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选用浮动颅骨瓣头颅成型术、梅花瓣法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动物麻醉后仅行开颅与开关腹手术。非药物干预组(B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不进行药物干预。NAC处理组(N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于脑死亡后1和12h,按200mg/kg的剂量将NAC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经静脉缓慢滴注。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h检测各组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以及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脑死亡后24h,取各组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 mRNA的变化。结果 脑死亡6h后,B组及N组的血清cTnT、IL-1β、IL-6、TNF-α水平均开始升高,但N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B组。脑死亡后24h可见心肌细胞出现损伤性改变;N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B组。B组及N组心肌细胞中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N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损伤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9.
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几种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立最佳处方,并与普通片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结果:崩解剂以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效果最优,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78.9S,溶出速度远大于普通片。结论:所研制的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脑出血组MPV、PLT均减少。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