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4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29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625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314篇
综合类   1086篇
预防医学   585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34篇
  2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Q开关Nd:YAG激光不同波长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不同波长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128例病人按治疗波长随机分为532nm组75例,585nm组53例,治疗光斑2.0mm,能量密度2.2-6.8J/cm。,脉宽10ns;术后3个月根据术前照片判定疗效,标准分为Ⅳ级。结果:治疗次数1-4次,间隔时间3-5个月,两组共治愈71例(55,47%),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相关。其中532nm组治愈36例(48.00%),平均治愈次数2.64次;585nm组治愈35例(66.04%,),平均治愈次数2.40次,两组痊愈率及副反应差异无显性。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倍频532/nm和585nm两种波长对密度较低、直径较细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均有可靠疗效,术后除色素沉着发生较高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原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利用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各期脑电活动的影响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表明:缺血10mln,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甚至变平坦,总功率大大下降,再灌注后总功率难以恢复,在120min时仅恢复到缺血前的27.39±11.31%,以后即不再进一步恢复,电针组动物缺血10min再灌注后,脑电的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12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的71.45±16.46%(P<0.01),240min时继续恢复至缺血前的75.27±18.43%。同时电针能明显减轻缺血10min后再灌注24小时的神经原缺血性损伤。结果提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18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3例,后交叉韧带断裂2例,半月板损伤3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其中3例半月板损伤,2例给予修补,另1例部分切除;3例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给予钢丝固定;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行Ⅱ期手术。术后2周、1、3、6个月、1年随访,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PA:t=1·012,P=0·356;PA:t=0·667,P=0·521)。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6·9分(56~98分),根据此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中4例,差1例。结论:微创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前期大鼠应用雌激素后脑、心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了解雌激素对脑、心血管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作老年早期衰老大鼠模型 ,通过内源性碱性磷酸酶显示法、动脉插管墨汁灌注观察应用雌激素后大鼠脑额叶、海马、下丘脑 ,心脏毛细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苯甲酸雌二醇组 (estradiolben zoate ,EB)脑额叶皮层、海马、下丘脑、心肌等部位毛细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前期雌性大鼠应用雌激素后可影响脑、心脏微血管结构 ,改善心、脑供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SARS抗体动态水平的系统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光度分析法对SARS抗体(SARS-Ab)动态水平进行观察.方法对432例SARS病人在恢复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ARS病人的抗体检出率为94.0%(404/432).病人SARS-Ab在2,3,4周和2个月时,抗体检出平均光子数值为3.79,7.71,12.31和24.17;3~8个月SARS-Ab下降率分别为92.9%,83.3%,40.0%,26.7%,13.3%和7.0%.结论病人在患病初期,SARS-Ab呈上升趋势,3个月后逐渐下降,并能动态观察不同年龄组SARS-Ab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治疗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37例。其中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7例,肱骨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45d~2年,1年内骨性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无骨不连病例。根据自定的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21例,良13例,中3例。结论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骨折形式复杂,治疗较棘手,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肾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SELDI)技术,检测12例人肾肿瘤和正常肾组织蛋白质谱图表达。结果与正常肾组织比较,在IMAC3蛋白质芯片上人肾肿瘤组织谱图中显示2个特异性蛋白质峰明显增高,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5750.4和5861.7,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论人肾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肌瘤核组织(实验组)及其周围的正常肌组织(对照组)进行DNA片段分析;采用碘化丙啶(PI)对DN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的凋亡率,进行细胞凋亡的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有9例出现DNA断裂的梯形条带(9/30,30.0%),对照组有20例出现DNA梯形条带(20/30,66.7%),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体外冲击波对兔输尿管形态及组织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冲击波 (SW )对输尿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只成年兔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6只。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2~ 6组为液电式SW组 ;第 7组为电磁式SW组。各组接受冲击并在冲击后不同时间取材。全部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并予评分。结果 :第 2~ 5组和第 7组 ,肉眼可见焦点周围组织有出血、水肿等改变 ,输尿管直径较冲击前显著增加 (P <0 .0 1 )。光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变性及管腔狭窄 ,病理量化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电镜下则有肌细胞线粒体破坏等改变。第 6组形态改变不明显 ,病理评分和正常组的区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临床剂量的冲击波能导致输尿管多种病理变化。冲击后第 5天 ,输尿管形态已基本恢复正常。由液电式和电磁式冲击波所致的输尿管急性损伤程度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