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94篇
  免费   2910篇
  国内免费   1821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490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678篇
口腔科学   475篇
临床医学   3566篇
内科学   2721篇
皮肤病学   368篇
神经病学   595篇
特种医学   1277篇
外科学   2743篇
综合类   8161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3241篇
眼科学   351篇
药学   3294篇
  36篇
中国医学   2685篇
肿瘤学   127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886篇
  2021年   1114篇
  2020年   1029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1088篇
  2014年   1446篇
  2013年   1879篇
  2012年   2683篇
  2011年   2897篇
  2010年   2541篇
  2009年   2350篇
  2008年   2383篇
  2007年   2339篇
  2006年   1995篇
  2005年   1654篇
  2004年   1149篇
  2003年   900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祛风活络丸与制香片联合应用治疗骨关节炎是否具有临床协同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风活络丸组、制香片组、祛风活络丸/制香片联合应用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各40例,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统计,观察各组X 线片和核磁共振表现、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Lequesne疼痛与功能指数;并采用金正均法计算q值,评价祛风活络丸/制香片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 与单独给药组比较,祛风活络丸/制香片联合给药组患者X线片结果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减轻,骨赘减少,KL分级降低,MRI结果显示关节囊积液和水肿减少,软骨缺损减轻,Recht分级降低;WOMAC骨关节炎指数(P<0.05)和Lequesne疼痛与功能指数显著降低(P<0.01);采用金正均法计算q值(q=125),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相比,联合用药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 祛风活络丸与制香片联合应用治疗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给药,具有协同作用,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疗效相当且副作用更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帕立骨化醇辅助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管钙化的影响。将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96例SHPT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西那卡塞治疗)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立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FGF-23、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管钙化情况。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GF-23、血磷、钙磷积、iPTH、CACS评分、心脏瓣膜钙化率均显著降低,iPTH达标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降低,但血钙水平和iPTH达标率显著升高。结果说明,帕立骨化醇辅助西那卡塞对进行MHD治疗的SHPT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机体钙磷代谢,抑制血管钙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回顾分析本地区COVID-19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北院区(安庆市传染性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23日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83例,其中轻型5例、普通型77例、重型1例。按流行病学分为有武汉暴露史组和无武汉暴露史组,两组病例均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将相关实验室检测、胸部CT、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47例有武汉暴露史,36例无武汉暴露史。通过及时有效的综合诊疗,全部患者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大多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首发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胸部CT大多为特征性斑片、磨玻璃影改变,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从首发症状出现到口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2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阴转的中位时间是17天。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吸收好转。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胸部CT、临床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普通型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首发症状到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对抗病毒疗程和解除隔离时机有借鉴意义,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初步表明SARS-CoV-2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病毒致病性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4.
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用户健康词表构建方法进行系统探索,阐述实验工具、过程及结果,对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用户健康词表的适用性、结果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该方法具有较高适用性但尚待提高应用成熟度。  相似文献   
995.
介绍浙江省电子健康卡应用架构,阐述将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融合形成健康医保卡的具体过程,指出该应用能够打通线上线下诊疗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96.
探索通过语音机器人及云平台开展社区慢病自我管理计划项目,具体包括机器人健康宣教、咨询、健康状态评估、随访等功能,实现社区慢病自我管理系统化与信息化,为慢病自我管理提供新手段、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强化数字化门诊应用对导医流程顺畅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将160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门诊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规范门诊)与实验组(数字化门诊)。比较两组患者门诊各项操作时间、各项服务满意程度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等待时间、排队秩序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门诊服务流程、医护人员问诊、就诊后注意事项告知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挂号、缴费、取报告、缴药费所花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普通数字化门诊基础上进行信息化、诊疗过程等方面的进一步强化,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就诊各步骤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8.
999.
结直肠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经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是其常见的血行转移途径,尽早发现肝转移灶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组学及影像基因组学通过深度挖掘影像图像的纹理特征,并量化肿瘤的异质性,用无创的方法评估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现、指导治疗、预后预测等已广泛应用。现拟基于肝脏的影像学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影像组学及影像基因组学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高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选择≥80岁的高龄全肠内营养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和干预组(益生菌+肠内营养)。分别测定试验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L%)],营养相关检测[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 pro-ALB)],脂质代谢血液学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并观察患者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包括消化道反应、大便性状、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结果:(1)治疗3个月后,两组WBC、Hb、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TP、ALB、pro-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随着时间的越长,TP、ALB、pro-ALB增长越多(P<0.05)。(2)两组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相关临床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方式可促进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支持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