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45篇
  免费   18242篇
  国内免费   10423篇
耳鼻咽喉   1747篇
儿科学   3043篇
妇产科学   1079篇
基础医学   10374篇
口腔科学   3136篇
临床医学   21164篇
内科学   15093篇
皮肤病学   2193篇
神经病学   3589篇
特种医学   7107篇
外科学   15701篇
综合类   50416篇
现状与发展   37篇
预防医学   21092篇
眼科学   1803篇
药学   21388篇
  269篇
中国医学   19796篇
肿瘤学   7383篇
  2024年   641篇
  2023年   2290篇
  2022年   5702篇
  2021年   7407篇
  2020年   6457篇
  2019年   3382篇
  2018年   3692篇
  2017年   5103篇
  2016年   3767篇
  2015年   7179篇
  2014年   9194篇
  2013年   11569篇
  2012年   16487篇
  2011年   17258篇
  2010年   15808篇
  2009年   14144篇
  2008年   15009篇
  2007年   14169篇
  2006年   12257篇
  2005年   9489篇
  2004年   6738篇
  2003年   5381篇
  2002年   4028篇
  2001年   3885篇
  2000年   2854篇
  1999年   1003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乳腺纤维腺瘤的多种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从而加深对纤维腺瘤的认识,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8个病灶),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比较病灶的MRI形态学、信号强度及其动态增强特点等。结果33例38个乳腺纤维腺瘤的形态学表现以分叶状、类圆形为主,占89.5%(34/38)。MRI显示内部信号多较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高信号者的黏液样变明显(平均指数1.9),间质细胞丰富(平均指数2.2);呈低信号者间质多硬化,间质细胞分布稀疏。不同信号强度的2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267、10.415,P值均〈0.05)。肿瘤有完整的包膜,边界多清晰者占86.8%(33/38)。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5/38)、明显强化(33/38);不同强化曲线的2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1、2.861,P〉0.05)。强化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构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较轻者,强化多明显。无强化分隔者(9/33),是由于瘤体内部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形成。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MR 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表现多样化,和其瘤体内黏液硬化程度及间质细胞含量相关。认识纤维腺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2006年山西省运城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乙脑的住院患者及相关资料,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乙脑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占78.5%;发病季节集中于7、8、9月份;农民69例,占87.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73例患者有意识障碍,占92.4%;27例有呼吸衰竭,占34.2%;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5.1%。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5.3%。出院时完全康复37例,占46.8%;死亡14例,占17.7%;好转和自动出院分别为12和16例。7例(8.9%)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是诊断乙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云南省宁蒗县不明原因猝死病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省宁蒗县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死因。方法对云南省宁蒗县不明原因猝死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病理学、病毒学等相关检验及分析研究。结果猝死病例的临床表现类似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ST段改变、室颤,病理检验主要以心肌间质水肿、弥漫性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灶性坏死以及其他脏器炎细胞浸润等改变为主;同发病例的临床表现亦类似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室扑,粪便标本病毒分离阴性,但是从中检测到了埃可病毒11型(ECHO11)的基因片段。结论猝死病例及同发病例与既往报道的云南地方性爆发性心肌炎类似,心肌炎性改变可能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最后导致发病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规则抗结核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中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接受12个月化疗后痰菌转阴及空洞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c-met mRNA在乳腺癌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met mRNA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关系,以及5-FU加蒸馏水冲洗手术野对c—me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c—met mRNA能在乳腺癌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其阳性率高于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P〈0.05)。②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c—met mRNA的表达有关。③肿瘤ER、PR及c—erbB-2的表达与c—met mRNA的表达无关。④5-FU加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能明显降低c-met mRNA的表达。结论c—met mRNA是乳腺癌微转移研究的理想特异性标志物,与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相比,RT—PCR检测腋窝引流液中c—met mRNA的表达能更早检测出肿瘤细胞在胸壁淋巴管中的转移,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Sonic hedgehog(Shh)是一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调节因子。研究认为Shh信号在前列腺导管形成分化以及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等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调节前列腺发育、生长和细胞增殖;Shh信号作用途径的紊乱可导致肿瘤细胞的生成和增殖。探讨Shh信号机制在前列腺正常生长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将为研究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静脉溶栓联合导管碎栓和切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联合导管碎栓和切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导管碎栓和静脉溶栓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9例中4例加用了Straub Rotarex导管血栓旋切术。结果19例共行21次治疗。18例经介入治疗后胸闷、紫绀症状均明显改善,肺动脉中央分支血流恢复通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平均86%(74%~96%)上升到治疗后的平均97%(94%~100%)。肺动脉压力从术前的(334-5)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术后的(254-5)mmHg(t=13.2,P〈0.01)。l例双侧肺动脉主干大块血栓栓塞的患者,介入治疗无效,后经胸外科手术取栓未能成功,患者死亡。4例成功地采用了Straub Rotarex旋切治疗肺动脉血栓,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导管碎栓和血栓旋切等介入技术联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2018年5-6月由孝感市中心医院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孝感市城乡各1个社区居民
进行筛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筛选卒中高危人群纳入研究。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卒中高危人群分为非斑块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根据年龄(60岁)、BM(I 24 kg/m2)、是
否有高血压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的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
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卒中高危人群629例,男性338例(53.74%),平均54.85±8.97岁,糖化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为4.70%±1.02%。其中斑块组患者215例(34.18%),非斑块组患者414例(65.82%)。与非斑
块组患者相比,斑块组患者男性、卒中、TIA、高血压、超重患者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MI、血压、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水平更高(均P<0.01)。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升高1%,OR 1.16,95%CI 1.01~1.31,P =0.018)。分层分析显
示,年龄≥60岁(OR 1.48,95%CI 1.09~2.01,P =0.016)、BMI≥24 kg/m2(OR 1.97,95%CI 1.07~3.64,
P =0.030)、高血压人群(OR 1.31,95%CI 1.06~1.62,P =0.013)中糖化血红蛋白均是颈动脉斑块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年龄≥6 0岁、
BMI≥24 kg/m2和高血压人群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目的:探讨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中的地位。方法:阐述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毒邪的认识,毒邪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并重点阐述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的作用。结果:毒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之邪,它可造成机体多方面的损害,肝豆状核变性是一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器官,铜浊毒邪内聚体内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从毒论治的依据所在。结论: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铜毒内蓄,损伤肝络、脑络以及全身的络脉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病机关键,从毒论治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76例80个颅内动脉瘤。对23个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治疗动脉瘤4个,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治疗5个,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4个。6个巨大动脉瘤5个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个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48个(64.9%。48/74),90%以上栓塞11个(14.9%,11/74),疏松(90%以下)栓塞15个(20.3%,15/74)。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5.3%,4/76),2例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支架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