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71篇
  免费   21358篇
  国内免费   12552篇
耳鼻咽喉   1961篇
儿科学   3373篇
妇产科学   1274篇
基础医学   13605篇
口腔科学   3604篇
临床医学   25296篇
内科学   19384篇
皮肤病学   2503篇
神经病学   5157篇
特种医学   8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495篇
综合类   56451篇
现状与发展   50篇
预防医学   23323篇
眼科学   2706篇
药学   24921篇
  317篇
中国医学   21928篇
肿瘤学   9814篇
  2024年   762篇
  2023年   2798篇
  2022年   6817篇
  2021年   9402篇
  2020年   7838篇
  2019年   4526篇
  2018年   4956篇
  2017年   6234篇
  2016年   4788篇
  2015年   8798篇
  2014年   11163篇
  2013年   13346篇
  2012年   19076篇
  2011年   19899篇
  2010年   17626篇
  2009年   15609篇
  2008年   16604篇
  2007年   15698篇
  2006年   13736篇
  2005年   10689篇
  2004年   7720篇
  2003年   6446篇
  2002年   4855篇
  2001年   4597篇
  2000年   3397篇
  1999年   1543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48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7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老年及儿童外科病人输血治疗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已成为临床所共识。为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老年及儿童外科病人作为特殊群体,在输血治疗中的特殊性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2.
杨彬  尹晓  张玲  马海波  李静  张雯雯 《中国骨伤》2007,20(7):445-447
目的:通过对肱骨中下段和桡神经的解剖观测,设计桡神经移位术,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物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学技术,对15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分支与肱深血管的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长度、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肱骨平均长度左侧为(30.60±1.46)cm(27.80~33.00cm),右侧为(31.38±1.23)cm(29.20~33.70cm);桡神经沟平均长度左侧为(56.52±10.13)mm(43.82~75.68mm),右侧为(65.74±5.80)mm(55.42~78.82mm);桡神经走行的平均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为(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桡神经分为浅深支的位置: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髁间线)以上17侧(占56.67%),在髁间线以下10侧(占33.33%),平髁间线3侧(占10.00%)。④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平均距离(弧距)为(14.26±1.01)cm(12.80~19.20cm)。⑤桡神经和相邻肱深血管的关系:桡神经在肱深血管内侧12侧,在肱深血管外侧10侧,和肱深血管相交叉8侧。⑥临床5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桡神经移位术后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符合桡神经的解剖生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了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时)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微钙化形成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搜集钼靶X线检查及临床资料齐全的61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依据钼靶片中癌瘤微钙化征象进行描述并分组。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M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骨桥蛋白(OPN)、骨连接蛋白(ON)表达以及微钙化的关系。结果BMP-2阳性表达率为65.57%(40/61)。钙化组与无钙化组比较,BMP-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8,P〈0.05)。BMP-2阳性表达与OPN的高表达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7,P〈0.05),与ON间无明显相关性(r=-0.067,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MP-2的表达与OPN的表达及微钙化的出现具有密切关系,BMP-2在乳腺癌微钙化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氧化锌乳膏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取处方量油相与水相分别置玻璃烧杯中,置水浴加热75℃使其熔化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两液合并搅拌至凝(约50℃)时加入氧化锌即得乳膏剂,采用络合量法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标准滴定液测定氧化锌的含量.结果 氧化锌乳膏制剂稳定,氧化锌在16%~24%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25%(n=9).结论 本制剂处方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早发性癫癎发作(EE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43例确诊为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CI后EES的发生率为4.58%,女性高于男性(P<0.05);婴幼儿及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P<0.01)和老年人(P<0.01);累及皮质的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皮质的(P<0.01);EES作为CI首发症状者占49.59%,24h内出现者占76.03%,1周内出现者占94.21%,仅有5.79%在第2周出现;局灶性发作占65.29%,全面性发作占34.71%;给予AEDs治疗发作均可控制,伴有EES的患者病死率高于不伴有者(P<0.05)。结论:CI后EES较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未成年人的发生率高于成年人及老年人,与梗死部位有关,以局灶性发作为主,抗癫癎治疗有效,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6.
PCBP1:一种在多水平上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蛋白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 (poly C binding protein-1,PCBP1),属于RNA结合蛋白亚家族,因其具有同RNA的多聚胞嘧啶(poly C)区域特异的结合活性而得名.目前该亚家族共有5个成员:hnRNP 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PCBP1、PCBP2、PCBP3和PCBP4.PCBP1蛋白在多个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如转录、mRNA加工、mRNA的转运、mRNA稳定以及翻译水平调控等.本文对PCBP1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对异氟烷复合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1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静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MAC,维持10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于入室、切皮前60s、30s、切皮后45s、120s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和BIS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熵指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预测概率(Pk)值分别为0.893 7和0.885 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Pk值是0.591 9,熵指数和BIS的Pk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k与反应熵和状态熵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32.517-0.481x和ln [Pk/(1-Pk)]=28.728-0.438x.结论 熵指数监测可以预测异氟烷麻醉中的切皮体动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效果。方法高温高湿环境(气温≥35℃,相对温度≥80%)下,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和远期疗效,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患者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率26%,心律异常率26%;伤后10d颅内压显著升高率和重型脑水肿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TCD结果血流速度接近正常;伤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以降低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手术及围手术期、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26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患者,采用髌骨外上方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并结合徒手推拿松解.术前进行心理宣教,术后第2天开始经止痛泵维持在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主被动伸屈膝功能锻炼、髌骨内推训练.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8~3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2°增至113°,平均提高81°.无皮肤坏死、创口裂开、肌腱断裂、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膝关节僵直围手术期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