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频谱指数临床应用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频谱指数脑电图分析技术和多种全麻药之间有线性相关性,受手术刺激而变化,与患者术中意识状态、镇静程度有关,并易于控制术中用药,表明其在监测麻醉深度判断预后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似熵和复杂度分析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实时监测手术中麻醉深度变化情况.方法 65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每组15例)和异丙酚组(20例),对所有患者全身麻醉过程进行全程脑电监测,包括安静闭眼、麻醉诱导、手术中、复苏、觉醒过程,并利用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进行了麻醉过程的实时监测.结果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安静闭眼状态最高,并随诱导过程迅速降低,手术中保持低水平、相对稳定的数值,以后随复苏过程逐渐升高,最后在觉醒恢复较高水平.结论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能够实时监测全麻过程中脑电活动的变化,准确反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围术期静脉复合麻醉下异丙酚在脑区的作用分布和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2 0例患者均分为异丙酚 8mg/ (kg·h)组与 10mg/ (kg·h)组。记录围术期近似熵脑电非线性地形图。术后调查患者围术期的记忆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 ,两组患者术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无差异。静脉复合麻醉下异丙酚的脑区作用顺序是 :额叶区、顶叶区→颞叶区、枕叶区→全脑区抑制。脑区消除顺序是 :枕叶区、颞叶区→额叶区和顶叶区→全脑区。结论 静脉复合麻醉下 ,8mg/ (kg·h)和10mg/ (kg·h)的异丙酚均可以消除术中记忆 ;异丙酚的脑区作用分布和消除顺序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对异氟烷复合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1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静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MAC,维持10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于入室、切皮前60s、30s、切皮后45s、120s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和BIS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熵指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预测概率(Pk)值分别为0.893 7和0.885 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Pk值是0.591 9,熵指数和BIS的Pk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k与反应熵和状态熵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32.517-0.481x和ln [Pk/(1-Pk)]=28.728-0.438x.结论 熵指数监测可以预测异氟烷麻醉中的切皮体动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熵指数对异丙酚麻醉中体动反应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中熵指数对于体动反应的预测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对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8例)和非体动组(12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静脉注射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 20 mg·kg-1·h-1, 15 min 后开始手术,如果患者发生切皮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指数:基础值、切皮前60s、切皮前30s、切皮后45s、 120s.结果: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熵指数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Pk值分别为0.8935和0.887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预测概率是0.5719,两种监测方法的预测概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熵指数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 26.505-0.394x和ln Pk/(1-Pk)= 28.553-0.435x,熵指数的ED50是67,ED95是64.结论:熵指数能够预测异丙酚麻醉中的体动反应,能够反映麻醉的镇痛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方法,研究围术期硬膜外复合镇静下异丙酚对不同脑区的作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5mg·kg1·h1、异丙酚6mg·kg1·h1两组(每组10例),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监测患者围术期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及关联维数(D2),常规监测BP,HR,SpO2。结果:与入室后相比,镇静下患者均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两组患者入室后与镇静下相比较,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复苏与觉醒后,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下,各个脑区在异丙酚作用下抑制程度是不同的,以额叶和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额叶和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滑膜肉瘤患者化疗中发生的血小板下降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滑膜肉瘤老年患者60例,全部采用MAID化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A、B两组患者分别在第二化疗周期和第一化疗周期化疗给药结束后24 h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 000 U,1次/d,持续7 d或外周静脉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两组患者两次化疗间隔为14~21 d,血象复查全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后开始第二周期化疗,当患者血小板计数≤25×10~9/L时输注机采血小板。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其他辅助用药全部相同。观察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血小板最低值、恢复到的最高值、恢复至100×10~9/L所用时问、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人次及数量。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相同化疗周期内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最低值有明显提升(P0.05),血小板最高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恢复时间、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输注血小板人次及数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自身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相比,血小板最低值有明显提升(P0.05),血小板最高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恢复时间、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输注血小板人次及数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有效提升老年滑膜肉瘤患者化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使患者能够接受最优剂量化疗,保证化疗效果,且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森  张宏 《武警医学》2004,15(10):781-783
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 ,具有应用范围广、不受温度和搏动血流影响 ,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性 ,能够及早发现脑区的氧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变化情况 ,除了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监测以外 ,还广泛应用于心外科、儿科及外周组织氧供监测和容量监测 ,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1 脑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脑电互近似熵(C-ApEn)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2),分别于左右顶叶(Ⅰ组)、额叶(Ⅱ组)和枕叶(Ⅲ组)埋置硬膜外电极,连续监测自发腩电.于大鼠清醒状态下连续记录20 min脑电图,取最后2 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并记为基础值;然后静脉输注异丙酚,初始输注速率为400μg·kg~(-1)·min~(-1),每次递增100 μg·kg~(-1)·min~(-1),直至900μg·kg~(-1)·min~(-1),每个速率持续输注10 min,取最后2 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计算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两侧脑半球的C-ApEn.于埋置电极前1周时测定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大鼠翻正反射和夹尾反射消失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异丙酚500~600μg·kg~(-1)·min~(-1)时翻正反射消失,800~900 μg·kg~(-1)·min~(-1)时夹尾反射消失.各组给予异丙酚后的C-ApEn均低于清醒状态时,且随异丙酚剂量的增加C-ApEn逐渐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的信息交流和联系.C-ApEn是与异丙酚麻醉效应相关的敏感的非线性腩电参数.  相似文献   
10.
熵指数监测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然后静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进行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监测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BIS,以呼唤有反应作为意识恢复时点,分别于入室后,意识恢复前60、45、30s,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0、45、60s记录数据.结果 反应熵、状态熵和BIS预测意识恢复的概率分别为0.937 6、0.925 2和0.901 9,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反应熵、状态熵和BIS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19.825 0.243x、ln[Pk/(1-Pk)]=-18.012 0.236x和ln[Pk/(1-Pk)]=-21.780 0.316x:三者判断意识恢复的界值分别为83、76和7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0.85、0.89/0.80和0.88/0.78;反应熵预测意识恢复比双频谱指数早30s.结论 熵指数是较BIS更准确、更灵敏的新型脑电监护指标,可用于临床预测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