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032篇
  免费   43515篇
  国内免费   25912篇
耳鼻咽喉   4390篇
儿科学   7204篇
妇产科学   2768篇
基础医学   25125篇
口腔科学   8353篇
临床医学   52083篇
内科学   35264篇
皮肤病学   4573篇
神经病学   9818篇
特种医学   17665篇
外科学   38318篇
综合类   123538篇
现状与发展   105篇
预防医学   49700篇
眼科学   5120篇
药学   53088篇
  723篇
中国医学   47191篇
肿瘤学   19433篇
  2024年   1582篇
  2023年   5341篇
  2022年   14022篇
  2021年   17397篇
  2020年   14958篇
  2019年   7938篇
  2018年   8712篇
  2017年   12192篇
  2016年   8965篇
  2015年   17081篇
  2014年   21820篇
  2013年   27986篇
  2012年   40940篇
  2011年   43063篇
  2010年   38934篇
  2009年   34648篇
  2008年   35813篇
  2007年   34959篇
  2006年   30440篇
  2005年   23759篇
  2004年   16602篇
  2003年   13715篇
  2002年   10549篇
  2001年   9564篇
  2000年   7166篇
  1999年   2450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478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6篇
  1965年   38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195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发生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对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行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的8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出现FI分为耐受组(34例)和不耐受组(46例)。F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观察FI对患者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的时间、使用营养泵、早期灌肠与FI的发生密切相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2 h[OR=0. 022,P=0. 001,95%CI(0. 002,0. 223)]、使用营养泵[OR=0. 021,P=0. 000,95%CI(0. 003,0. 162)]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耐受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升高水平优于不耐受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不耐受组(P <0. 05)。结论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早期给予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开始后,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不短于2 h、使用营养泵能有效减少FI的发生,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了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TEAS组、中强度TEAS组、高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每组17例。4组术后在镇痛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强度的TEAS或电针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4组术后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血清IgG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48 h低强度TEAS组和高强度TEAS组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的水平均低于电针组(P<0.05);中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CD8﹢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血清Ig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强度TEAS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3.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4.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查房在ICU教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本院实习的100例学生,按照教学查房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方法,后者采用针对性教学查房方法。通过出科操作考试及理论考试后,比较2组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指标。结果教学结束,观察组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94.11±3.54)分、理论考核成绩(85.74±5.39)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学生(P<0.05)。结论针对性教学查房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改善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数字表为患者分组原则,常规组41例,疼痛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疼痛管理,比较满意度、疼痛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疼痛组满意度92.68%比常规组73.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 <0.05),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用于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研究从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选取样本,总例数为8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4月,止于2019年4月,依据护理方案的异同对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可得,试验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预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结论此研究得知,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中药淫羊藿、巴戟天提取物(中药注射液喘可治的组成)对恒河猴单核衍生的巨噬细胞在未极化(M0)、M1极化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贴壁法纯化出单核细胞,并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5 d以使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然后不加入极化因子(M0)或以干扰素γ(IFN-γ,继续培养2 d)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1表型,同时分别加入淫羊藿、巴戟天提取物进行干预;然后提取m RNA并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R5、CD4、CTLA-4、Fox P3、IDO、IL-10、TGF-β等基因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巴戟天提取物培养的M0巨噬细胞基因表达上调不明显;经淫羊藿提取物培养的M0巨噬细胞,CCR5基因表达量上调4.21倍,TGF-β上调7.66倍,Fox P3、IL-10轻度上调,而CD4、CTLA-4、IDO等基因表达改变倍数无明显变化。经巴戟天提取物刺激的M1型巨噬细胞,CTLA-4基因表达量上调3.22倍,Fox P3上调3.69倍,CCR5、CD4、IL-10、IDO基因改变倍数均无明显变化,TGF-β未测出;而由淫羊藿提取物刺激的M1型巨噬细胞,IL-10的表达量上调11.83倍,Fox P3上调4.55倍,IDO、CCR5、CD4、CTLA-4基因改变倍数无明显变化,TGF-β未测出。【结论】巴戟天和淫羊藿提取物培养能够上调M1型巨噬细胞IL-10、Fox P3、CTLA-4等抑炎基因表达,淫羊藿提取物能够上调M0巨噬细胞CCR5和TGF-β等基因表达,促进病原体清除和组织修复,从而发挥多效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 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 ± 0.27 vs 4.75 ±0.12,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 P < 0.01) 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 ± 1.69) s vs (30.29 ± 1.12) s, P < 0.01], 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 ± 0.16,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 P < 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 P>0.05)。此外, 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 < 0.05或 P < 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 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 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