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5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680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509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1063篇
内科学   786篇
皮肤病学   350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273篇
外科学   790篇
综合类   2217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881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1098篇
  13篇
中国医学   1090篇
肿瘤学   3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813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22.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兔肝脏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变异;探讨肝动脉插管的最佳方法。方法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外科剖腹直视下插管方法和介入经股动脉透视下插管方法,血管造影观察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门静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结果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走行分布与人有较大差别,常见变异主要表现为肝胃动脉分支不同,发生率13.3%。外科法插管成功率86.6%(13/15),介入法插管成功率80%(12/15),肝动脉变异时外科法不能插管。结论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均与人有明显不同。外科法和介入法均能较好的完成肝动脉插管操作,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24.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近年的研究表明,CCB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阻止脱颗粒,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降低表皮郎格罕细胞数,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作用。此外对淋菌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用于临床某些过敏性疾病、寒冷性脉管性疾病及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给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耐药性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展望。本文对药物的副作用亦有概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与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 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 F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饲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 大脑皮质向脊髓发出投射的区域非常广泛,向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26.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胃癌根治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胃癌根治术时发现肝动脉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胃癌根治术时遭遇的肝动脉变异情况。结果208例中发现肝动脉变异3例,术中游离时注意保留肝脏、胆囊的血供分支。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注意肝动脉变异可能,避免损伤邻近器官的血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脊髓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9例脊髓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胸髓萎缩2例,胸髓萎缩7例,均表现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病变症状;痉挛性截瘫9例,感觉障碍5例,下肢腱反射活跃、亢进9例,病理征阳性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显示脊髓萎缩性改变9例;脊髓矢状径分别为3~5.5mm,脊髓矢状径与脊蛛网膜下隙矢状径比值<0.5。结论:脊髓萎缩症系脊髓慢性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特征及MRI改变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长柄梭罗Reevesia longipetiolata树皮具细胞毒活性的醋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加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Ⅲ)、羽扇豆醇(lupeol,Ⅳ)和( )-儿茶素[( )-catechin,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0.
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模型鼠肝组织中LBPmRNA的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中LBP、内毒素、TNF α及IL 6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另取肝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随着内毒素血症时间的延长 ,内毒素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TNF α和IL 6含量也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电镜观察见肝细胞脂肪变 ,线粒体空化 ,枯否氏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 ,大鼠肝组织中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含量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 ,增高的LBP可能在脂多糖介导的枯否氏细胞激活及产生、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