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6篇
  免费   3346篇
  国内免费   1769篇
耳鼻咽喉   329篇
儿科学   452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865篇
口腔科学   499篇
临床医学   3631篇
内科学   2632篇
皮肤病学   333篇
神经病学   580篇
特种医学   1541篇
外科学   3041篇
综合类   8398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3625篇
眼科学   433篇
药学   3672篇
  46篇
中国医学   3398篇
肿瘤学   131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1139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184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643篇
  2017年   917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1263篇
  2014年   1558篇
  2013年   2009篇
  2012年   3022篇
  2011年   3052篇
  2010年   2792篇
  2009年   2470篇
  2008年   2548篇
  2007年   2321篇
  2006年   2069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064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PF4对造血的辐射防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放射组,②PF4保护组,③对照组.小鼠照射前分别于26和20 h腹腔内注射PF4,每次剂量50 μg/kg.于照射后3 d取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计数培养后3、7和14 d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CFU-F);在培养后10 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组中,照射组3 d的CFU-F数量与PF4保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和14 d的CFU-F数量PF4保护组较照射组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3组中照射组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其余两组,S,G2+M期细胞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结论PF4对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四环素调控系统中的质粒pRevTet-On转染病毒包装细胞 PT67,经筛选培养后获得病毒载体RevTet-On,采用RT-PCR进行鉴定,并应用NIH31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将RevTet-On感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用有限稀释法挑选阳性细胞单克隆后扩大培养,每个克隆瞬时转染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pRevTRE-Lue,加入强力霉素48h后分别检测其萤光素酶活性值,挑选出强力霉素诱导表达高、背景表达低的细胞株并检测其诱导表达的时效、量效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逆转录病毒包装成功,病毒最高滴度为7.4×105CFU/ml。RevTet-On转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后挑选出48个单克隆,瞬时转染pRevTER-Luc后筛选出1株高表达低背景细胞株, 其诱导表达值为876.1 RLU,背景表达值为42.5 RLU,诱导倍数为20.6。该细胞株在加入诱导因子强力霉素1 h后目的基因即开始表达,在24 h时达到高峰,在强力霉素浓度100-2 000 ng/ml的范围内, 其诱导表达活性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含四环素调控系统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诱导活性可靠,可用于调控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的方法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14例(16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14例(16个)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合并有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它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用该方法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内毒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IGFBPs)及其超家族功能的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有研究表明IGFBPs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而临床检测和动物实验表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有研究显示内毒素可诱导循环中某些IGFBPs和其肝脏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人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方法SICU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n=10):A组采用恒速输注咪达唑仑0.06 mg·kg-1·h-1镇静;B组采用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C组在BIS指导下咪达唑仑TCI镇静,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0 ng/ml。每30 min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若Ramsay镇静评分小于或大于4分,则A组输注速率增加或减少0.02 mg·kg-1·h-1,B组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C组若BIS大于或小于70,则血浆靶浓度增加或减少20 ng/ml。B、C组均随机抽取30份2 ml动脉血样,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用偏离性和精密度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咪达唑仑TCI系统的偏离性为12.5%,精密度为22.5%。咪达唑仑实测血药浓度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7(P<0.05)。镇静过程中C组Ramsay镇静评分4分所占比例(54%)高于A组(28%)和B组(40%)(P<0.01)。结论咪达唑仑TCI系统的性能可靠,用于SICU病人以BIS为70调控咪达唑仑TCI,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中文版(BMDC-NPTB-CR)的效度.方法对182名老年人进行测试,以MMSE为效标分析该量表的平行效度;并比较不同认知水平老年人的测试成绩.结果 BMDC-NPTB-CR与MMSE类同项目测验成绩相关系数r为0.17~0.72(P<0.05~P<0.001).认知正常、可疑痴呆及痴呆患者的量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 BMDC-NPTB-CR是效度较好的标准化成套量表,BMDC-NPTB-CR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和区分效度适合我国临床和科研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27.
肥胖者骨密度与体重及其他体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肥胖易伴发多种慢性疾病。本文探讨肥胖者体重与体成份(脂肪、肌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减重的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系单纯性肥胖者45例,男17例,女28例。使用美国LunarDPX-L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测量全身骨、第2~4腰椎、股骨颈骨矿密度(BMD)及体脂肪和肌肉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W/H2)、体重(kg)/身高(m)即W/H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体重平均94.54±17.41kg,BMI33±4.87。女性体重平均124.37±14.0kg,BMI35.41±6.39。男女两性全身BMD与体重相关,分别为r=0.415,P<0.05,r=0.529,P<0.0025。女性体重与脂肪、肌肉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025、r=0.612,P<0.005。男性体重与BMI、W/H及全身肌肉量相关,与脂肪组织无明显相关。男女性W/H较BMI相关系数高。男性全身BMD与全身肌肉量正相关r=0.421,P<0.05。女性全身及股骨颈BMD与脂肪量相关r=0.360,P<0.05、r=0.323,P<0.05。女性全身肌肉量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373,P<0.05。结论①肥胖者体重增加,男性以肌肉增加为主,女性脂肪和肌肉都增加;②男性全身骨密度增高与肌肉量增加有关,而女性则主要为脂肪量增加;③女性肌肉、脂肪量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④体重(kg)/身高(m)比计算体重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总体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8.
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后肢侧枝代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为外源性VEGF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切除SD大白鼠右后肢全长股动脉,随机分为9个时间组:造模后1、3d、1、2、3、4、6、8及12周,各组5只动物。分别于造模前后和观察期末检测双后肢大、小腿肌肉Fit-1、Flk-1蛋白及mRNA表达,各组观察期末实验动物后肢动脉DSA检查。结果 (1)缺血后3d,5只大鼠右后肢出现溃疡(11.11%);2周后,4只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而1只趾端坏疽(2.22%)。(2)缺血后2周,患肢侧枝形成达到高峰,12周时仍可见侧支血管显影。(3)缺血早期(3周内),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均较健侧显著增强(P〈0.05);缺血中期(3~8周)。VEGF和Flt-1表达迅速下降,Flk-1仍表达;缺血后期(8周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均低至极低水平,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肢体缺血后自身的血管新生不能完全满足缺血组织的需要。(2)缺血早期外源性的VEGF补充是不必要的;缺血中期补充VEGF是适宜的;缺血后期在应用VEGF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干预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29.
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与外来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1~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3家设有标准化性病门诊的公立医院进行门诊病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外来人口约占全部性病门诊病人的50%,其中女性病例占18.2%,未婚者占23.8%,均高于本地同类人员的比例;外来病人年龄偏低,多重感染者比例较高;男女外来病人与本地病人的首诊原因和症状排位相同,均以淋病感染为主;外来病人随访率(81.2%)较本地病人低(86.0%)。结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在人口学特征、诊疗行为上存在差异,防制措施应有所不同和侧重。  相似文献   
30.
导航系统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导航系统辅助下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将32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和CT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采用标本大体解剖观察的方法评价置钉准确性.分优(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可(仅有螺纹穿出,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和差(螺钉明显穿出)进行统计.结果:共置入螺钉318枚.盲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 3%)、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78枚(有1例C4、C5右侧椎弓根均细小,不能容纳3.5mm螺钉),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可36枚(45%),差10枚(12.5%);CT导航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可10枚(12.5%).各组间手术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视法与透视导航法的置钉准确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根据术前影像结果盲法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安全.透视法和透视导航法可提高置钉准确性,但手术风险仍较大,透视导航法比透视法置钉的手术时间缩短.CT导航法并未比透视法增加手术时间,但置钉准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