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84篇
  免费   5713篇
  国内免费   3621篇
耳鼻咽喉   585篇
儿科学   1298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3651篇
口腔科学   1168篇
临床医学   7264篇
内科学   4973篇
皮肤病学   567篇
神经病学   1123篇
特种医学   2084篇
外科学   5714篇
综合类   1702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815篇
眼科学   766篇
药学   6935篇
  79篇
中国医学   5712篇
肿瘤学   2154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1680篇
  2021年   2189篇
  2020年   1874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1120篇
  2017年   1602篇
  2016年   1187篇
  2015年   2179篇
  2014年   2856篇
  2013年   3648篇
  2012年   5375篇
  2011年   5809篇
  2010年   5522篇
  2009年   5170篇
  2008年   5123篇
  2007年   4718篇
  2006年   4362篇
  2005年   3452篇
  2004年   2351篇
  2003年   1782篇
  2002年   1327篇
  2001年   1238篇
  2000年   936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与环氧酶-2的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与COX-2进行分子对接。方法: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58和6COX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COX-2的活性位点,并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6COX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21.64KJ/moL、-124.76KJ/moL、-96.11KJ/moL和-96.68KJ/moL。黄芩苷、汉黄芩苷以及SC-558均能作用于以Leu352,Phe518,Gly526,Val523,Ala527和Ser353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位点。结论:黄芩苷等四种黄酮与COX-2能够成功进行分子对接,其对接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COX-2的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大粒车前子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调节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粒车前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法,从Balb/cj小鼠骨髓细胞贴壁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μg·L~(-1)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_4(rm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在培养第6天,实验组加入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0,50,100 mg·L(-1)),对照组加入RPMI 1640或LPS(1mg·L~(-1)),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以及各组DCs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能够提高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空白组DCs的吞噬功能很强(45.39%),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组DCs吞噬功能都明显下降(分别为37.27%,30.40%,33.45%和40.15%,37.59%,31.07%).结论: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s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73.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皮层及海马IP3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IP3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上,采用AlphaScreen受体竞争机制,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IP3含量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及海马IP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IP3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皮层及海马IR含量增加,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明显下调,提示脑缺血后抑郁IPl含量增加,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受体后PI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4.
芩连四物汤化学物质基础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芩连四物汤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抗凝血生物效应。方法:采用水煎醇沉,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用适量水溶解后,上D101大孔树脂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各不同洗脱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所得单体通过UV,IR,NMR及MS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将所得成分配成水溶液(100μmol·L-1),采用体外法测定对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从芩连四物汤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1个生物碱、3个芳香酸、1个倍半萜类成分及2个其它类化合物。黄酮苷元、芳香酸、生物碱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能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TT)。结论:首次对芩连四物汤整方进行化学物质分离和结构分析研究,其中9个化合物,包括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6-甲氧基汉黄芩素、小檗碱、黄芩素、阿魏酸、香草酸、咖啡酸、地黄苦苷元显示了一定的体外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7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报道,2000年上海市女性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达到了52.98/10万,跃居女性各种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乳腺癌治疗学的研究是癌症治疗的典范。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在乳腺癌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FCM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观察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能力。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urvivin ASODN的体内抑癌作用。 结果:(1)肝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75.8%(25/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2)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ASOD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P<0.01),ASODN组HepG2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目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P<0.01);(3)ASODN组瘤体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慢(P<0.01),ASODN组瘤体重量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Survivin在HCC组织中高表达;survivin ASODN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对HepG2细胞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触摸穴位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退黄、抗感染及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触摸手部穴位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ALT、TBIL、白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触摸穴位与常规疗法结合能明显提高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肝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7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TE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TEP组35例,Lichtenstein组36例。手术后1周和1年内对患者作出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在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疝复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方面TEP组优于Lichtenstei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复发例数TEP组少于Lichtenstei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P对于复发疝、老年人疝以及双侧疝更加具有优势。但TEP手术费用较高、需要腹腔镜等设备、学习曲线较长,这些可能是目前TEP尚未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缩短TEP学习曲线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空间的建立,腹白线中隔是影响手术空间建立的主要因素,打开下方部分腹白线中隔是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6例(2个家庭)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并从遗传学角度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主要为颅顶膨隆或下陷、囟门未闭、颅缝增宽、多发缝间骨、颅底相对较窄,蝶骨短、蝶窦小,颅底骨明显增厚,并呈棉花团状改变,边缘模糊、牙齿发育不良、锁骨发育不全或缺如、全身骨骼发育不全。结论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