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5篇
  免费   1521篇
  国内免费   939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308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976篇
口腔科学   363篇
临床医学   2015篇
内科学   1197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617篇
外科学   1443篇
综合类   4407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823篇
眼科学   257篇
药学   1926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38篇
肿瘤学   82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529篇
  2011年   1516篇
  2010年   1466篇
  2009年   1181篇
  2008年   1425篇
  2007年   1255篇
  2006年   1169篇
  2005年   877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5和ECP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 IL-5和 ECP水平的测定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它们在支气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E CP和IL-10、IL-5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ECP水平分别为(3.97±2.13) μg/L和(21.76±12.08) μg/L.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哮喘ECP 升高组和支气管哮喘ECP正常组的血清IL-5水平分别为(10.90±4.41) pg/mL,(20.62± 15.7 4) pg/mL和(9.24±7.16) pg/mL.正常对照组和支气管哮喘ECP升高组之间IL-5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和支气管哮喘ECP正常组之间IL-5水平无差异(P>0.05) ,支气管哮喘ECP正常组和ECP升高组之间IL-5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ECP与IL-5 明显相关 ,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465(P<0.01).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哮喘ECP升高组和支气管哮喘ECP正常组的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38.28±15.17) pg/mL,(22.76±15.25) pg/mL 和(42.32±14.61) pg/mL,支气管哮喘ECP正常组和ECP升高组之间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嗜酸粒细胞有密切的关系,ECP和IL-5可反映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IL-5对嗜酸粒细胞有调控作用.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提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10分泌减少,不能有效抑制炎症或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亦即不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或加重气道炎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将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TCA-12-2和TCB-7.1共同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pDC315,用于哺乳动物细胞293转染研究。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TCA-12-2基因;以实验室保存含TCB-7.1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TCB-7.1基因。随后酶切,连入载体pIRES2-AcGFP1,通过亚克隆连入载体pDC315,得到重组质粒pDC315-TCA-12-2-TCB-7.1。重组体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并对插入的TCA-12-2和TCB-7.1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鉴定好的阳性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并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CA-12-2和TCB-7.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TCA-12-2和TCB-7.1可以同时构建在载体pDC315上,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CA-12-2和TCB-7.1基因可以成功在293细胞上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TCA-12-2和TCB-7.1基因的双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规律。 方法: 测定50例SIRS病人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并根据是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组。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记录病人转归以及从发病到检测的时间(患病时间)。 结果: TT3或FT3降低的45例。TT3与APACHEⅡ评分呈对数负相关(r=-0.330,P<0.05),TT3/TT4与患病时间呈对数负相关(r=-0.316, P<0.05)。MODS组的TT3、TT4、FT3水平显著低于无MODS组(P<0.05)。 结论: SIRS和MODS病人发生低T3、低T4可能性大,反映炎症反应对甲状腺轴的影响,随着病情加重、患病时间延长,影响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4.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可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启动各种应答。Sm ads蛋白是TGF-β超家族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活化的受体可刺激受体调节的Sm ads蛋白磷酸化,与Sm ad 4形成复合物入核调控靶基因的转录。TGF-β应答是细胞种类特异性的,并且受通路中各种成分和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3 2 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效果 .方法  2 4 5 0例不同年龄的血管瘤小儿接受3 2 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 ,治疗次数为 1~ 9次 ,平均 3.5次 ;每次间隔 2个月 ,按不同年龄给不同的照射量 ,以治疗时间换算 ,每次治疗剂量为 0 .92 5MBq/cm2 × ( 12~ 4 2 )h .结果 血管瘤和血管痣治愈率 71.7% ,部分治愈 2 2 .5 % ,总有效率 94 .2 % ,无效者 5 .8% .其中血管瘤效果明显优于血管痣 (p<0 .0 1) ,并且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 (p<0 .0 1) .结论 3 2 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一种治疗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 ,尽早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肾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ATP-MgCl2组(A组)。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6、12h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肾组织VEGF-A和NGAL mRNA的表达。结果M组和A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段的Scr、Bun水平均高于S组(P<0·05和P<0·01)。A组再灌注2、6、12h后的Scr、Bun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5)。与M组相比,A组再灌注后肾脏组织的NGAL mRNA表达下降,VEGF-A mRNA表达增高(P<0·05)。A组与M组相比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ATP-MgCl2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影响VEGF-A和NGAL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内AT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我国HIV-1B′亚型R5或R5/X4嗜性毒株在GHOST细胞的感染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从HIV-1感染者PBMC中分离并培养病毒,用表达CD4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系,测定毒株的辅助受体利用情况,使用相同病毒量即2mg的HIV-1 p24分别感染表达不同受体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反映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35例B′亚型毒株利用CCR5受体,占22例(62.85%),双嗜性即CCR5/CXCR4均阳性占13例(37.15%)。GHOST-R5/X4细胞的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高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P〈0.05);R5/X4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μl的R5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OST-CCR5细胞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下降,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相同剂量的双嗜性毒株分别感染R5、X4或R5/X4的GHOST细胞系,显示双嗜性毒株可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但69.23%的R5/X4毒株以CCR5受体为主,30.77%的R5/X4毒株以CXCR4受体为主。结论HIV-1B′亚型R5/X4病毒不仅有更广泛的宿主细胞嗜性,而且在GHOST-R5/X4细胞中感染性明显提高。持续使用CCR5受体的毒株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虽然辅助受体的利用是一样的,但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5表达为25.2%;受角膜或沸波醇酯(PDB)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56.8%和80.9%;受角膜和沸波醇酯共同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为70.2%;受异体角膜激活后,CD4和CD8 T淋巴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67.3%和52.3%。结论: 异体角膜组织体外能够刺激人外周T细胞CD25表达和T细胞活化,CD4 T细胞比CD8 T细胞活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分析中国SHIV/猕猴AIDS模型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建立一种实时、灵敏、特异的针对人/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转录制备RNA标准品,利用TaqManEZ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针对SHIVgag保守区91个碱基的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提取126份来自SHIV-CN97001感染恒河猴血浆病毒RNA并定量检测。结果利用梯度稀释的RNA标准品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标准曲线下限达到2×102拷贝/ml,相关性(r>0.99)及重复性(CV=4.14%)均能达到测定要求。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HIV-CN97001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病毒载量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病毒载量通常在接种病毒或感染猴的全血后第14天达到高峰。血浆载量可达到105~106拷贝/ml。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步法定量SHIV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为SHIV/恒河猴AIDS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灵敏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SHIV-CN97001的体内繁殖能力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0.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