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02篇
  2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行非心脏择期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随机将其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其中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唤醒应答时间,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调查量表( 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前6h,术后2、4、6h认知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唤醒应答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均较术前MMSE评分显著降低( P<0.05),但瑞芬太尼术后2、4、6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 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均可引起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短暂认知功能障碍,但瑞芬太尼对认知障碍影响效果弱于芬太尼,并且睁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甘草渣中的总黄酮体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甘草渣中总黄酮对体外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在0.25~25 mg/m L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0.53%、59.89%、65.64%、69.30%、80.06%。结论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有明显的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EPR技术和试验结果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有效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 TLR4依赖的 TLR4/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 ,采用不同浓度 HMGB1(0.1~1000.0 ng /mL)处理,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HMGB1组、HMGB1+ TLR4 siRNA转染组、Control siRNA转染组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观察各组细胞活性及 HMGB1对 VSMCs 迁移的影响;实时定量 RT‐PCR与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TLR4、Akt、p‐Akt、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PI3K的活性。结果 HMGB1(0.1~1000.0 ng/mL)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P< 0.05);经细胞活性测定,HMGB1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 VSMCs未造成细胞毒性作用(P< 0.05);HMGB1(100 ng/mL)处理的 VSMCs细胞组 PI3K 活性及 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经 TLR4 siRNA 转染发现, HMGB1引起的VSMCs迁移明显减弱(P<0.05),同样在PI3k抑制剂干预组,PI3K/Akt途径活化和HMGB1介导的VSMCs迁移也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HMGB1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TLR4依赖的 TLR4/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提示以TLR4依赖的PI3K/Akt途径为靶点,可为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应用酸浆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0例慢性中重度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采用酸浆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为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单纯红外光照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2%(83/90)高于对照组74.44%(67/90);观察组治疗后不用卫生巾者比例为94.44%(85/90)高于对照组的81.11%(73/90);观察组排液持续时间(4.14±1.22)d少于对照组(6.98±1.5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酸浆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5.
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控制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拆迁安置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控制率。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在拆迁安置小区居住时间>3年且年龄在20岁以上居民3050人进行调查,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社区免费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体检结果录入家庭健康档案,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高血压患者753例,患病率24.68%,其中男431例,患病率占受检男性27.38%,女322例,患病率占受检女性21.81%。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高血压控制率为41.5%,60岁以下年龄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结论社区中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重视,加强社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孟根乌森乌日乐的急性毒性作用剂量及给药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分布情况,确定孟根乌森乌日乐的半数致死量( LD50)。方法用孔氏综合法(改进寇氏法)分为14.30,9.28,6.04,3.92,2.55,1.66 g? kg-16个剂量组,以0.4 mL/10 g的量灌胃给药1次。实验后观察14 d,记录体重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孟根乌森乌日乐小鼠半数致死量为5.1597 g? kg-1(95%CI:3.6652~7.2637 g? kg-1)。14 d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且体重有增长趋势。结论孟根乌森乌日乐的急性毒性实验的半数致死量为临床用药量的100倍,提示单次口服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7.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全脑容积灌注成像(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对48例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据最后一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包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3D-ASL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对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析。常规平扫检出异常14例(29.17%);3D-MRA检出异常18例(37.50%);3D-ASL检出异常37例(77.09%)。动脉自旋标记全脑容积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平扫及血管成像,有显著性差异,且简便易行,可以作为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规检查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砷、氟、黄绿青霉素和T-2毒素对SGC-790l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染毒剂量lOμmol/L,染毒后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结果NaAsO2组尾长明显大于对照组;NaF组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IT组总拖尾率、尾长和尾动量均高于对照组;而T-2毒素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NaAsO2、NaF、CIT和T-2毒素均可引起DNA损伤,但各有特点,说明它们引起DNA损伤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9.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由可吸收多聚物为平台,具有与金属支架相当的的支撑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既可以暂时支撑管壁,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还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实现局部控制释放,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的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中使用0.4ng/mL(组Ⅰ)、0.6ng/mL(组Ⅱ)和0.8ng/mL(组Ⅲ)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多巴胺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3组患者术中都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丙泊酚、多巴胺的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与Ⅲ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多于Ⅰ组(P<0.01),Ⅲ组患者心脏指数(CI)在手术开始时低于Ⅰ组(P<0.05),心率(HR)自搭桥开始后增快(与搭桥前比较P<0.01),Ⅰ组患者术中BIS值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结论:采用0.4ng/mL、0.6ng/mL或0.8ng/mL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OPCAB患者术中均可以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0.6ng/mL为最合适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