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4篇
  免费   973篇
  国内免费   661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642篇
口腔科学   142篇
临床医学   1088篇
内科学   860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237篇
特种医学   375篇
外科学   887篇
综合类   277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01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1086篇
  14篇
中国医学   980篇
肿瘤学   51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良睑黄色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病灶〈10mm以下的瘤体为手术观察对象,共22例(38眼)。按超皮损病灶边界1mm设计切口缘,梭形切除病灶,深达真皮层,在显微镜下清除皮下组织及切缘脂肪组织,松解切口边缘皮肤,连续皮内缝合切口。另外,酌情行上睑松弛矫治术。结果 失访2例(2眼),随访20例(36眼)6—12个月,未见黄色瘤复发,切口平整,痕迹隐约。结论 采用改良睑黄色瘤切除术更会增强眼睑形态美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神经修复用导管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Science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rveconduit,nerveguide,nerveregener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数字期刊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修复,导管”,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神经再生、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120篇关于神经修复、神经导管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用神经导管桥接断离神经是神经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按其降解性能分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发展复合材料将是制备导管的主要方向。结论:虽然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神经生长因子、雪旺细胞等,但是新型的导管及制备方法将会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常生育男性成熟精子mRNA的种类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男性成熟精子mRNA的种类和丰度。方法:健康并育有后代的成年男性10例,禁欲1周后取精液,上游法优化精子,Trizol试剂提取精子总RNA。混合所有总RNA进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结果:所建SAGE文库共获877个克隆,测序得到21 052个标签,出现两次以上的独特性标签有2 712种。经与SAGEm ap数据库比对,19.7%的独特性标签没有基因匹配,代表新基因;其余能匹配的基因中,67%具有蛋白质结合或核酸结合能力,41%具有催化活性,13%与信号转导有关,与细胞运输、精子结构、转录调节相关者分别达到10%左右。结论:人成熟精子中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mRNA。  相似文献   
15.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探讨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分布态势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间所有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半年间分娩的新生儿共1075例,其中死亡19例,双胞胎15例,以10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产妇年龄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胎龄和新生儿体重基本相符,胎龄、体重均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的体质均有所改善,随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随之增加,并且,目前新生儿的整体统计体重要大于现有的临床指标,因此,应对现有的临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胎盘中瘦素、脂联素及TNF-α的表达并探讨TNF-α与另两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子痫前期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组胎盘瘦素、脂联素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瘦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轻度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胎盘脂联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轻度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痫前期胎盘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及P<0.01);重度组瘦素与TNF-α成正相关(r=0.536),而正常组与病例组中脂联素与TNF-α均无相关性(r=0.416r、=0.398及r=0.254)。结论脂联素、瘦素及TNF-α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且TNF-α可调节瘦素的水平,但对脂联素的调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Rh溶血病不同血源换血疗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 Rh溶血病实行换血疗法时的血源选择和换血量的确定。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 6 3例 Rh溶血病患儿 ,其中用 Rh阳性血换血 32例 ,Rh阴性血换血 31例 ,分析其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和血红蛋白 (Hb)变化以判断疗效。 结果 :两种换血术均获得满意疗效 ,换血后胆红素值明显下降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 :在紧急情况下 ,若无法及时得到 Rh阴性血 ,可用 Rh阳性血换血 ,换血量至少应 >2 0 0 m l/ kg(为 Rh阴性血的 2倍 ) ,若应用得当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医疗监护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当前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