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63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9篇
  3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观察菟丝子对 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 ,灌服菟丝子水煎剂 30 d,测定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 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结果 :菟丝子水煎剂能提高小鼠 RBC- C3b RR(P <0 .0 5 ) ,使小鼠 RBC- ICR降低 (P <0 .0 5 )。结论 :中药菟丝子明显增强衰老模型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32.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商品名宁红欣 )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来自四所医院的 5 1例胎龄小于 35周、体重小于 2 0 0 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 )和对照组 (2 0例 )。预防组予 r Hu EPO2 5 0 IU/ (kg·次 ) ,静脉或皮下注射 ,隔日 1次 ,每周 3次 ,共 4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两组早产儿生后 Hb、Hct均逐渐下降 ,但预防组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 ,经 t检验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对照组有 4例输血 ,而预防组无一例输血 ,经精确 χ2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9)。预防组 1周末 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预防组 2周末血清铁低于对照组 ,4周末更甚 ,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预防组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 r Hu EPO可减轻 Hb、Hct、Ret的下降程度 ,不需要输血和输血次数减少 ,r Hu EPO预防早产儿贫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ti-cancer of the Anti-cancer Oral Liquid (ACOL) for MGC-803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in vivo and vitro. METHODUsing the MTT assay, colonogenic assay and sero-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by treating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P27kipl和Cyclin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kipl和Cycli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27kipl和CyclinA蛋白在62例胃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4%和41.9%;58例癌前病变中分别为44.8%和22.4%;25例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84.0%和0.0%,胃癌与癌前病变、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癌中P27kipl蛋白表达与Cyclin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27kipl在胃癌中的表达降低,CyclinA在胃癌中高表达,两者与胃癌发生机制有关,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韩国留学生班的中药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中药各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和主干学科。结合延边大学医学院韩国留学生班的具体特点,强调重视实践,重视实验课;应用比较法、针对性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探讨理想的中药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6.
注射用熊胆粉对大鼠脑血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庆镐  徐惠波  朴惠善 《中草药》2005,36(9):1361-1364
目的观察注射用熊胆粉对脑血栓、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观察注射用熊胆粉iv给药后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不完全性脑缺血、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熊胆粉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栓性缺血脑组织病变程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且可降低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注射用熊胆粉对脑缺血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7.
2004-2006年吉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林省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变化特点。方法根据2004—2006年流感监测结果对吉林省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并鉴定流感病毒,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人群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监测哨点医院2004—2006年临床诊断的流感样病例数基本持平,冬季可见1个波峰;全省发生暴发疫情0起;两个监测年从1350标本中分离病毒71株,其中甲1型39株(54.93%),甲3型7株(9.86%),乙型(yamagata株系)流感病毒24株(33.80%),乙型(victorian株系)流感病毒1株(1.41%),正常人群抗体水平测定以抗A3抗体最高,抗乙型(victorian株系)抗体最低。结论2004—2006年吉林省流感流行以低水平散发为主。提示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除了及时发现甲型变异株的出现,还应密切关注乙型(victorian株系)的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接受动脉导管早期结扎术者与仅接受消炎痛(indomethacin)治疗者的临床记录回顾性分析来寻找和确定更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方向。方法:我们把1996年7月至2003年12月治疗过的40例体重不足1500g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分为接受消炎痛的治疗者与未给予消炎痛而直接接受外科结扎者,对其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消炎痛治疗者与外科手术者中的生存者与死亡者进行比较,二者在患者的体重,孕龄,伴随的心脏畸形,动脉导管的大小,消炎痛治疗并发症,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消炎痛治疗者与外科手术者进行比较,仅在并发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消炎痛治疗者有7例出现并发症(36.8%),而外科手术者的5例死亡也与患儿的术前状态密切相关。结论:对体重不足1500g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而言,因受消炎痛用药条件的限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失败率,早期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促凋亡基因B im、Bax mR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17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2例子宫内膜癌中B im mRNA、Bax mRNA的表达。结果B im mRNA在正常增殖期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Bax mRNA在正常增殖期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增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B immRNA及Bax mRNA阳性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 im mR-NA与Bax m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B im、Bax表达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山柰酚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其受体结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山柰酚对氚标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作用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 [3H]PAF与家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分光光度法测定PA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强度 ;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的兔多形核白细胞 (PMNs)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结果 :山柰酚可浓度依赖地抑制 1,2 ,4nmol·L-1[3H]PAF与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IC50 分别为 30 .8,74 .6 ,92 .0 μmol·L-1;该药可明显抑制PAF诱发的兔血小板黏附及PMNs内游离钙升高 ,且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抑制血小板黏附的IC50 为 65μmol·L-1。结论 :山柰酚具抗PAF的作用 ,为一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