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4篇
  免费   3245篇
  国内免费   1902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487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1797篇
口腔科学   592篇
临床医学   4135篇
内科学   2516篇
皮肤病学   327篇
神经病学   588篇
特种医学   1385篇
外科学   3174篇
综合类   9504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658篇
眼科学   407篇
药学   3945篇
  57篇
中国医学   3411篇
肿瘤学   129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1045篇
  2021年   1299篇
  2020年   1182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926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1238篇
  2014年   1755篇
  2013年   2224篇
  2012年   3066篇
  2011年   3229篇
  2010年   2846篇
  2009年   2624篇
  2008年   2633篇
  2007年   2658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1751篇
  2004年   1288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752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检测CK18和CK19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鼻咽癌。方法:分别提取45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的有核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mRNA,逆转为cDNA,设计CK18、CK19和GAPDH引物进行RT-PCR,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转移与否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的表达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病理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K18和CK19基因检出率结果显示,CK18的检出率为64%,CK19的检出率75%,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检出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随着病理检测其恶性程度的增高,CK18和CK19的检出率也相应增高,鼻咽癌转移的患者血液中CK18和CK19的检出率远高于非转移患者。结论:CK18和CK19是可能有潜力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2.
随增龄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减少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随增龄骨密度(BMD)减少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1133例(女性796例,男性337例)60~84岁的老年志愿者腰椎正位(L1~L4)、腰椎侧位(L2-L4)、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 女性股骨颈和前臂远端1/3处的BMD与年龄分别呈3次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关系,女性其他骨骼部位及男性所有骨骼部位的BMD与年龄均呈复合曲线模型关系;女性不同骨骼部位的BMD平均累积丢失(20.5±8.5)%,范围-32.5%~-9.6%,男性丢失(10.9±4.7)%,范围-18.9%~-5.1%。BMD丢失最多的骨骼部位是前臂远端,女性和男性分别丢失32.5%和18.9%。老年女性各骨骼部位BMD平均每10年减少8.6%,男性减少4.5%。结论 老年人各骨骼部位BMD的丢失存在性别差异;衰老所致的骨丢失率,女性高于男性。髋部和前臂远端是老年人骨丢失的敏感部位,测量这两个骨骼部位,将有利于老年人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可靠的糖皮质激素(GC)实验诊断系统平台.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工合成GC药物(泼尼松、甲基泼尼松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蛋白,逆转录实时荧光基因扩增定量分析法检测GR-α mRNA,并进行了方法学分析. 结果 质谱法检测PNS、DPNS、DX血药浓度分别在l~15 ng/mL、1~100 ng/mL、20 ~ 4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本置26℃6h、置-20℃30 d、加甘油三酯13.21 mmol/L、加总胆红素162.8 μmol/L,比较各组血药浓度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NS、DPNS、DX血药浓度日内CV分别小于10.81%、7.98%、5.47%,`间CV分别小于10.72%、6.29%、12.36%.回收率试验显示PNS、DPNS、DX在20 ng/mL、20 ng/mL、400 ng/mL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9.91%、102.49%、109.89%.流式细胞术分析GR-α蛋白,标本立即处理检测与放置6h、24 h后处理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标本处理后5h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3种抗体反应条件(室温孵育30 min、37℃孵育30 min、4℃孵育6h)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百分率及荧光强度CV值分别为3.4%与9.8%.逆转录实时荧光基因扩增定量分析法检测GR-α mRNA检测灵敏度达到101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0%. 结论 初步证实本体系设计科学、方法先进、系统可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的特征性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乳腺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均术前行MR扫描,其中26例患者证实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读MRI,分析不同肿块的短径与长径之比、动态增强的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MR形态学分析乳腺肿块短径和长径之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t=5.892, P<0.05);(2)早期边缘强化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t=3.966, P<0.01)。结论乳腺癌肿块短径及长径之比越大,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小,肿块早期边缘强化率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且提示预后不良。可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MR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MR检查可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腋窝淋巴结性质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探讨遗传性智力障碍(I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8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ID患儿,通过MLPA P036筛查亚端粒拷贝数变异。结果 68例患儿中检出亚端粒拷贝数异常者7例(10%),均为缺失突变,其中1例患儿涉及2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另1例患儿涉及4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结论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是遗传性ID的重要病因;MLPA可作为研究遗传性ID患儿发病机制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XStrainTM技术测定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将28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A组左心室非肥厚12例,B组左心室肥厚16例;C组为正常对照16名。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并存储3个心动周期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三腔心切面二维灰阶图像。采用XStrainTM定量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收缩期左心室壁16节段纵向/横向应变及应变率,对16节段应变参数取平均值获得整体纵向/横向应变数据,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除中间段后间隔外)、横向应变(除中间段前间壁和后间壁外)、横向应变率为C组>A组>B组(P均<0.05)。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及横向应变较C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XStrainTM技术可清晰显示左心室心肌,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可用于定量评估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低浓度α-ZAL组、中浓度α-ZAL组,高浓度α-ZAL组。镜下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纯度,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Α)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护钙素(Osteoprotegerin,OPG)和NF-KB受体活化配体(Receptor acti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 RANKL)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可显著的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细胞活性(P<0.05),明显提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BMP-2的表达(P<0.05),并且显著的上调了成骨细胞内OPG/ RANKL的表达率(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并且通过上调OPG/ RANKL的表达率抑制成骨细胞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有望成为临床骨折疏松症治疗的激素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98.
在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中,经典Wnt /β-catenin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通路中的任何一个因子都能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近几年里,大量研究证明R-脊椎蛋白家族巳成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就Rspo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钙尔奇D联合唑来膦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及6个疗程后,测量患者的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并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转换指标包括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 同时,分析BMD与OC、CTX-1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BMD较治疗前均增加(P均<0.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BMD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C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 05)、CTX-1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 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OC、CTX-1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 0. 05)。BMD与OC呈正相关性(r = 0.352,P =0.21),与CTX-1呈负相关性(r = -0.453,P =0.017)。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控制骨量减少;且OC、CTX-1与患者BM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 POP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外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7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21例)、锁定钢板组(30例)以及人工关节组(19例)。对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相关并发症、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0个月。PFNA组的手术时间(61.4 min±10.2 min)、术中出血量(196 ml±64.1 ml)均少于另两组(P0.05)。人工关节组的住院时间(16.3 d±3.9 d)、骨折相关并发症(5.2%)、术后深静脉血栓(5.3%)、肺部感染(10.5%)发生率均少于另两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4.2%)高于另两组(P0.05)。术后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近期髋关节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