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9篇
  免费   1125篇
  国内免费   824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169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587篇
口腔科学   208篇
临床医学   1474篇
内科学   833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440篇
外科学   1069篇
综合类   314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2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332篇
  13篇
中国医学   1197篇
肿瘤学   45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慢溃宁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和对NOD样受体(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1/Gasdermin 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所介导炎症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慢溃宁方组(20 g·kg-1)、美沙拉秦组(0.266 g·kg-1),各组15只。小鼠通过自由饮用3%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造模开始12 h后,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等情况,并评估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天麻醉后,脱臼颈椎处死小鼠,收集结肠和粪便,记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的病理学改变;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结肠组织中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的DAI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结肠黏膜损伤严重,TNFα、IL-1β、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结构改变,门水平上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丰度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属水平上的乳酸杆菌、普雷沃氏菌和鼠杆菌属丰度减少,拟杆菌属、芽孢杆菌、毛螺旋菌属NK4A136丰度增加。慢溃宁方组、美沙拉秦组相较于模型组,第3天后DAI显著降低(P<0.01),结肠长度均显著增加(P<0.01),结肠的炎症浸润及黏膜结构损伤减轻,且结肠TNF-α、IL-1β、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在结肠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门水平上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丰度减少。结论 慢溃宁方可通过抑制细胞经典焦亡通路,缓解UC小鼠结肠炎症反应,减轻结肠损伤,并对肠道菌群紊乱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COVID-19疫情暴发给学术交流及学术出版带来的深远影响。【方法】 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挖掘COVID-19疫情带来的学术环境变化,并探讨学术出版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国内外出版机构的应对方式。【结果】 COVID-19疫情改变了当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加速推进开放科学进程,快速传播的预出版模式受到青睐,开放评审促进快速学术交流,多项基金项目助力COVID-19科学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应对COVID-19反应积极而迅速。出版机构顺应学术出版的整体趋势,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大量免费服务,扩大知识服务的目标群体,提供海量知识及COVID-19快速发表通道,我国出版机构应对COVID-19也采取了大量积极举措。【结论】 国内外出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建立学术出版应急机制,增强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及传播,以适应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视屏暴露对语言发育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9年1—12月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病例组(语言发育迟缓)54名儿童、对照组(发育正常)56名儿童进行发育评估,全体儿童年龄范围1~5岁;使用自拟调查问卷“儿童早期视屏暴露情况调查表”对所有参与调查儿童的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儿童手机/iPad暴露的比例和时长均高于电视,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比例分别占88.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4.493,P<0.05);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时长分别为38.0(15.0,60.0) min/d、35(17.0,55.0) min/d,高于对照组[25.0(10.0,45.0) min/d、20(8.0,40.0) 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6、2.4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每日观看手机/iPad的时间≥30min/d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2.431,95%CI:3.188~12.723,P<0.01)。结论 儿童早期暴露于手机/iPad时间过长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家长要严格限制儿童每日接触手机等电子视屏的时间,增加亲子交流互动,促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94.
洛丁新合并黛安神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干预焦虑情绪,提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会诊中发现有明显焦虑情绪的6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洛丁新降压8周,第一组同步用抗焦虑药黛安神。结果:降压有效率分别是93.94%,60.61,结论:有焦虚情绪的第二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第一组。  相似文献   
95.
苯巴比妥诱导对普罗帕酮体外I相代谢的立体选择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S( )-和R(-)-普罗帕酮(PPF)体外I相代谢有无立体选择性的影响。方法:将消旋普罗帕酮与对照或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孵育后,采用手性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映体的经时孵育曲线和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内在消除率)。结果:在对照大鼠肝微粒体中,PPF的I相代谢无立体选择性。经苯巴比妥诱导处理后,在5mg/L底物浓度时R(-)-PPF的代谢快于S( )-PPF,两对映体的米氏常数和内在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巴比妥选择性地诱导了大鼠肝微粒体对PFF的I相代谢。  相似文献   
96.
为了保证民法的公平原则,避免医疗纠纷赔偿案件审理中忽视患者本身病情所致的不良后果的情况,对损伤与疾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伤病比的来源,论述了伤病比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适用 范围,伤病比的级别与医院承担的赔偿额度.指出应增强伤病比意识,促进医与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7.
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肠道引流术式进行移植手术 50例 ,对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 12只大鼠进行解剖 ,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在前 2 5例中 ,由于并发症在 1周内死亡的大鼠 10只 ,存活率为 60 % ;在后 2 5例中 ,对手术操作加以改进 ,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1周内死亡 2只 ,存活率达 92 %。结论 :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多与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98.
P33IN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33ING1表达在 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 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了原发性胃癌(71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胃粘膜 或慢性胃炎粘膜(18例)组织中P33ING1的表达,以及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正常胃粘膜或慢性胃炎 粘膜)P33ING1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33ING1表达率仅为62.0%(44/71),显 著低于前两组(P<0.01)。胃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 移 及分化有关(P<0.01);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B cl-2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分化有关(P<0.05)。P33ING1与P53在胃癌组织中 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与Bcl-2则无相关性。结论:P33 IN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检测P33ING 1与P53的表达水平,对于原发性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 体外连接HBV DNA获得6.4 kb的双拷贝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pcDNA3载体的Eco RV位点,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再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肝癌细胞。结果 通过G418筛选,对阳性克隆细胞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已将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结论 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HBV全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成功建立了HBV复制状态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