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2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803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46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1396篇
内科学   831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437篇
外科学   1048篇
综合类   299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3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25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47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979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 和意义.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 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 ,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18(rIL-18)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小鼠Th1/ Th2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建立小鼠肺炎链球菌肺炎模型,将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肺炎组和肺炎rIL-18干预组(n=8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FN-γ、IL-4 mRNA 的表达,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进行活菌计数,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①肺炎rIL-18干预组BA LF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01);②肺炎rIL-18 干预组BALF活菌计数显著低于肺炎组(P<0.001);③肺炎rIL-18干预组肺组织IFN- γ mRNA表达上调而IL-4 mRNA表达下调(P<0.001).结论 在小鼠肺炎链球菌肺炎早期给予rIL-18可诱导IFN-γ的合成,促进Th1免疫应答,使Th1/ Th2免疫平衡向Th1免疫偏移、促进宿主对肺炎链球菌的防御.  相似文献   
83.
间位结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万余例需作上腹部检查的患常规进行肝与横膈间结构层次的超声波探测,并对其中21例在肝-横膈间发现有嵌顿结构图像的患进行X线腹部平片或CT检查;结果 21例患均于肝与横膈间测及片状等回声区或增强回声区,主要位于肝左内叶至右前叶前上方,并对肝表面产生弧形压迹,其中15例能清晰显示肠管结构及气体回声,经X线腹部平片或CT检查确诊;另6例显示均匀的等回声区,经大量饮水(600-800ml)后1-1.5h复查或隔日复查,腹部平片检查确诊;结论 间位结肠综合征具有典型的超声波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 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干预组(A组)、单纯哮喘组(B组)、对照干预组(C组)及对照组(D组),用5% 浓度的CSE干预A、C两组ASMC,分别于干预0、1、2、3和6 h后,分离ASMC,提取胞浆及胞膜PKC,然后用[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PKC的活性。结果:(1)ASMC胞膜、胞浆PKC活性及两者比值:在1 h及2 h时,A组显著强于B、C、D组(均P<0.01);B、C组显著强于D组(P<0.01,P<0.05);B组与C组在1 h、2 h时均无显著差异。而B组与C组在1 h、2 h时差异均无显著(P>0.05)。(2)组内ASMC胞膜、胞浆PKC活性比值:A、B、C 3组:1 h显著高于0 h、2 h(均P<0.01);B组:2 h显著高于0 h(P<0.05)。 结论:CSE可能通过改变PKC的活性而进一步影响哮喘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5.
PBX1基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IFI1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PBX1基因转染人单核细胞系THP1后,对IFI16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携带人PBX1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pDC315-PBX1-EGFP)转染THP1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PBX1和IFI16表达的变化。结果,pDC315-PBX1-EGFP转染THP1细胞后,PBX1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增高,同时发现IFI16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PBX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能调节干扰素诱导蛋白IFI16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
DNA酶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05年人类首次在牛胰腺中发现DNA酶Ⅰ。目前已发现DNA酶Ⅰ存在6种编码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内含子4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DNA酶Ⅰ不仅水解双链DNA,参与外源DNA的代谢、而且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染色质降解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肿瘤和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DNA酶Ⅰ是亲子鉴定及犯罪学鉴定良好的生化标志物,血清DNA酶Ⅰ活性升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高敏感性的急性心肌缺血标志物、酶表型分析可用于预测疾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87.
HO-1/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一氧化碳(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加氯铁血红素(H)组和肺缺血-再灌注加锌原卟啉(Z)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1 h、2 h、3 h抽血,检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浓度。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率(IAR),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HO-1的活力、表达部位及强度。 结果: 血浆COHb浓度,I-R组、H组明显高于C组,以H组为著(P<0.01);H组、Z组显著高于、低于I-R组(P<0.01)。肺组织HO-1活力H组最高,其次是I-R组,Z组和C组最低(P<0.05和P<0.01)。I-R组、H组、Z组HO-1在肺血管内皮、部分血管平滑肌、外膜层及部分气道上皮均有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尤以H组最为明显(P<0.01)。W/D、IAR值,I-R组和Z组均明显高于C组,尤以Z组为著,H组虽较C组为高,但显著低于IR组和Z组(P<0.05和P<0.01)。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以Z组为著,H组较轻。 结论: HO-1/CO径路对缺血-再灌注肺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川芎嗪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川芎嗪(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取6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10mL,分离PBL,分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采用-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1)分3组即5g/LLTZ处理组(6例)、5μmol/LPKC阻断剂Ro31-8220处理组(6例)和对照组(6例,以下各批均以此组为阴性对照组);(2)共3组分别用100nmol/L乙酰甲胆碱(Mch,5例)、5g/LLTZ+100nmol/LMch(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Mch(5例)处理。(3)共3组分别采用100nmol/L组胺、5g/LLTZ+100nmol/L组胺(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组胺(5例)处理。(4)共3组分别用100nmol/LPMA(5例)、5g/LLTZ+100nmol/LPMA(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PMA(5例)。结果(1)LTZ对正常人PBL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2)乙酰甲胆碱及组胺均可促进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LTZ对该作用有抑制效应(P<0.05)。(3)LTZ对PMA诱发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的效应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川芎嗪对正常人PBL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川芎嗪对哮喘疾病具有防治意义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确定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的mum基因突变位点,研究藻酸盐合成相关基因在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PAl7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和形态。方法 PCR方法扩增铜绿假单胞菌PA17的mueA基因全长并测序;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PA17的生物被膜模型,半定量RT-PCR测定生物被膜形成24h、3d.6d时藻酸盐合成相关基因,algD、algU和algR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生物被膜形态。结果 PA17的mucA基因第166~333位核苷酸片段缺失,第342位A→G;其藻酸盐相关基因algD和algU均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第6天表达水平最高,algR在24h表达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上述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17于第6天形成成熟生物被膜,形态为薄膜状。结论 PA17是一株含新型mucA突变基因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其藻酸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生物被膜形态为薄膜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慢溃宁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和对NOD样受体(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1/Gasdermin 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所介导炎症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慢溃宁方组(20 g·kg-1)、美沙拉秦组(0.266 g·kg-1),各组15只。小鼠通过自由饮用3%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造模开始12 h后,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等情况,并评估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天麻醉后,脱臼颈椎处死小鼠,收集结肠和粪便,记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的病理学改变;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结肠组织中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的DAI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结肠黏膜损伤严重,TNFα、IL-1β、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结构改变,门水平上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丰度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属水平上的乳酸杆菌、普雷沃氏菌和鼠杆菌属丰度减少,拟杆菌属、芽孢杆菌、毛螺旋菌属NK4A136丰度增加。慢溃宁方组、美沙拉秦组相较于模型组,第3天后DAI显著降低(P<0.01),结肠长度均显著增加(P<0.01),结肠的炎症浸润及黏膜结构损伤减轻,且结肠TNF-α、IL-1β、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在结肠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门水平上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丰度减少。结论 慢溃宁方可通过抑制细胞经典焦亡通路,缓解UC小鼠结肠炎症反应,减轻结肠损伤,并对肠道菌群紊乱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