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5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50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933篇
内科学   718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277篇
外科学   745篇
综合类   218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98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891篇
  12篇
中国医学   841篇
肿瘤学   3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PTEN基因敲除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F1和MEF1/PTEN-/-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2O2和DPI预处理后AKT激酶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克隆形成率试验分析细胞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PTEN基因敲除后细胞ROS水平增加,辐射敏感性降低。H2O2和DPI预处理后影响MEF1细胞AKT激酶活性,但对MEF1/Pten-/-细胞无影响。 结论 PTEN基因敲除阻断了ROS对AKT的介导,AKT激酶持续活化,可能是辐射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26例,脑梗死组447例,脑梗死组再分为脑血栓形成组(215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232例),另外选择277例无脑卒中者为对照组。测量腰围、臀围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比(WHR),分析肥胖参数与脑卒中各亚组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各亚组与对照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WH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WHR增大明显增加脑卒中各亚组的危险性(P<0.05);女性腹围增大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升高(P<0.05);男性体重增加患脑出血的危险性升高(P<0.01)。结论腹型肥胖是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吴敏  霍晓玲  张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8-1839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4.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 eyerd 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5.
1临床资料男,28岁,因间断性发冷、寒战、高热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达40℃,伴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经服退热和抗疟疾药体温有所下降,因疑疟疾"而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输血史.患者曾经在非洲工作2个月6d前归国,同事中有患疟疾"者.家族无类似病史及猝死者.查体:T 39·3℃,P 88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Hg.神清,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闻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59×109/L,N 86·3%,Eo 2%;RBC 4·8…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脱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取健康壮年兔完整尿道及其海绵体组织,以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进行脱细胞处理.标本做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脱细胞效果.结果脱细胞处理11天后,成功获得脱细胞及其海绵体基质,所得基质外观良好.HE染色观察无细胞存在,弹力纤维排列规整,间隙较大,结构无破坏.结论利用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可成功制备完整无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为尿道再造修复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FCM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观察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能力。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urvivin ASODN的体内抑癌作用。 结果:(1)肝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75.8%(25/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2)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ASOD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P<0.01),ASODN组HepG2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目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P<0.01);(3)ASODN组瘤体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慢(P<0.01),ASODN组瘤体重量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Survivin在HCC组织中高表达;survivin ASODN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对HepG2细胞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环周切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前瞻性研究56例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侵犯情况。结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3%(7/56),远处复发率为25% (14/56);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1%(12/56);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3/44)(χ^2=6.061,P=0.014);前者远处复发率为50%(6/12),后者为18%(8/44)(χ^2=5.091,P=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11);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1.7%,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者的70.4%。T3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7%(10/27),明显高于T1和T2的0/6和9%(2/23)(χ^2=7.758,P=0.021)。肿瘤直径≥5 cm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9%(7/18),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13%(5/38)(χ^2=4.803,P=0.028)。结论环周切缘侵犯与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密切相关,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妊娠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8例双胎妊娠临床结局与胎方位、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 结果 :胎方位、孕周、胎儿体重及分娩方式均影响围产儿预后。 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 ,提高产科质量能改善双胎妊娠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0.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