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4篇
  免费   2319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313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463篇
口腔科学   543篇
临床医学   2990篇
内科学   2080篇
皮肤病学   234篇
神经病学   489篇
特种医学   1069篇
外科学   2433篇
综合类   654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564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2796篇
  16篇
中国医学   2559篇
肿瘤学   117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896篇
  2020年   783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840篇
  2014年   1176篇
  2013年   1518篇
  2012年   2266篇
  2011年   2511篇
  2010年   2200篇
  2009年   1940篇
  2008年   2061篇
  2007年   1937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311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14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总结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12月,对1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RockwoodⅢ型8例,Ⅳ型2例,Ⅴ型2例;脱位距就诊时间为2 h~5 d,平均2.5 d。结果术后10例获得3个月~2年随访,2例失访。术后肩锁关节位置恢复,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范围达160°~170°,2例在举重物时肩锁关节有轻度的疼痛,1例肩关节外展80°时肩锁关节开始疼痛,患侧上肢肌力较健侧稍减弱。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标准评定为86~96分,平均92分。结论肩锁钩钢板内固定可恢复肩锁关节的解剖位置和微动特性,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22.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标记物被发现,并逐渐应用于临床,这将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现综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及其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进展性卒中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31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 (或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分水岭脑硬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发生率72.4%(21/29)及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5.86%(22/29)均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22.6%(7/31),35.48%(11/31)。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55.17%(16/29),高于完全性脑硬死组的12.90%(4/31)。溃疡性斑块发生率在进展性脑梗死组48.28%(14/29)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16.13%(5/31)。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及溃疡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早期检查及处理脑动态狭窄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 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 500 m l,平均560 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的(23.8%),其中给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结论: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LMP-1的阳性率较EBERs低。  相似文献   
26.
白血病病人骨髓抑制期实施防感染措施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白血病病人在化疗期间 ,不同时间实施预防感染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化学疗法结束后给予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实验组在化学疗法开始前 3~ 7d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结果 :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 :在化学疗法开始前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青菜的保鲜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延长青菜在冷藏条件下的贮藏期 ,解决海军舰艇冷藏库蔬菜贮藏期短的问题。方法 :使用塑料袋、纸箱、塑料筐为包装材料 ,塑料袋内充O3 负离子对青菜在 2℃和 9℃条件下进行保鲜贮藏。结果 :2℃条件下塑料袋包装青菜贮藏期延长至 2 5d ,腐烂率小于 5 .9%。结论 :使用塑料袋包装青菜 ,适宜的贮藏温度为 2℃。  相似文献   
28.
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变异体、AFP 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相似文献   
29.
空腹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空腹血糖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257例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测量患者入院时血糖(AG)和禁食至少8h后的血糖(FG)。随访患者30d,分析AG和FG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24(9.3%)例无糖尿病病史患者在AMI后30d内死亡。FG正常组死亡2例(1.5%),FG升高者的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死亡4例(9.8%)、5例(12.2%)、13例(31%)。和FG正常组患者相比,校正后的30d死亡的相对危险比(OR)随FG三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第二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为:2.5(95%CI,0.71~8.5;P=0.011),8.6(95%CI,3.2~23.5;P=0.0005),12.7(95%CI,4.5~36.4;P<0.0003)。同FG和AG都正常的患者相比,AG升高FG正常预测患者30d死亡的OR为0.69(95%CI,0.25~3.80;P=0.59);AG正常FG升高者为3.6(95%CI,2.1~11.5;P=0.04);FG和AG都升高者为10.6(95%CI,4.3~25.6;P<0.0001)。镶嵌模型的比较显示AG并不能增加FG模型预测30d死亡(2=5.2,3df,P=0.20)或预测30d死亡和心力衰竭(2=4.8,3df,P=0.31)的价值。相反,FG却能增加AG模型预测30d死亡(2=24.5,3df,P=0.0001)或预测30d死亡和心力衰竭(2=24.7,3df,P=0.0001)的价值。结论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30d死亡率随AG和F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G比AG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0.
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CRC)的影像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CCRC的资料,其中10例经CT检查,包括平扫、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无皮质期扫描)。2例经MR检查,包括平扫T1WI、T2WI及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T1WI。结果病灶位于左肾4例,右肾8例,最大径24.0~125.0mm,平均56.7mm。10例CT检查中,6例在平扫上密度均匀一致,5例增强后扫描强化均匀一致,与病理上该肿瘤较少发生坏死、囊变、出血对应。皮质期,9个病灶的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低于皮质,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髓质期,10个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髓质。2个体积较大的病灶内见中央星状瘢痕。4个病灶周围见假包膜。MR检查的2例相对于髓质,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相似。结论CCRC在CT及MRI上的均质性特点、独特的强化方式及T1WI上呈相对于髓质的明显低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