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5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683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835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427篇
内科学   1193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66篇
特种医学   383篇
外科学   1105篇
综合类   313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07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1452篇
  13篇
中国医学   985篇
肿瘤学   43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1072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1115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Different doses of hepatitis B virus vaccine—prepared by Korea Green Cross Corporation, were given to healthy infants born to HBsAg-negative mothers at birth, 1 and 6 months of age. A dose of 2 μg was administered intradermally in Group A and, in the three other groups, the vaccine was given intramuscularly (i.m.). An adequate follow-up observation was possible for 9 months after birth in 22, 25, 23 and 21 infants in Groups A, B, C and D, respecvely.
Group C (5 μg, i.m.) produced seroconversion most rapidly, showing the highest rate (96%) at 9 months of age. The lowest seroconversion rate (5%) was found at the age of 1 month in Group A subjects, but the rate increased to 91% after a booster dose was given at 6 months of age.
Whil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5 μg i.m. dose of vaccine at 0, 1 and 6 months of age is optimum for the immunization of infants in efficacy and economy, a 2 μg intradermal dose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an immunogenic and economical regimen, though the immune response is slower and a special technique is required for immunization.  相似文献   
32.
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在识别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分钟内识别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测量工具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延长回忆测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列举超市商品测验和简短命名测验等7种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Very Short Dementia Screening Test,VSDST)检测215例社区正常老人和90例轻度AD患者。结果所有测验指标在社区正常老人和轻度AD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延长回忆总分在两组之间的鉴别力最强,简短命名测验、列举超市商品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的鉴别力依次减弱。这些测验与MMSE项目分的鉴别力相似或略胜,单独采用某种极简短测验辅助诊断轻度AD仍然是不够的。结论极简短测验有助于早期识别轻度AD,但其效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3.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在135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人中,61例(45.2%)采用了肝切除术(研究组),74例术中未采用肝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8.4%)高于对照组(85.1%)(P<0.05),残石率(9.8%)低于对照组(29.7%)(P<0.01),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年和5年随访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4.2%和89.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3%和68.6%)(P<0.01和P<0.05)。结论: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病例。  相似文献   
34.
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78至2004年收治的62例CD并发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肠外瘘68例次,其中多发瘘6例次;肠内瘘8例次。肠瘘以末端回肠瘘(27例次)和回结肠吻合口瘘(21例次)为主。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结肠吻合口拆除重建(26例次)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14例次)。首次肠瘘、术后服用免疫药物者复发率15.4%,明显低于未服药患者(34.8%);复发时间为(40±17)个月,明显长于不服药组的(8±3)个月;两组比较,P<0.01。结论CD合并的肠瘘以肠外瘘为主。主要手术方法为瘘口切除与肠吻合术。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CD合并肠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Ⅰ~Ⅲ型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36.
本文回顾了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包括其总体安全性、心血管安全性和视觉安全性。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的实践经验证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头痛、颜面潮红和鼻充血,并且多为轻、中度和一过性。无论在一般ED人群中还是在难治性ED人群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应用,伐地那非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7.
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多种缝隙连接蛋白在大白兔基底动脉的表达。结果:(1)RT—PCR发现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至少存在Xx45、Cx43、Cx40和Cx37四种缝隙连接蛋白mRNA表达;(2)免疫组化证实Cx45和Cx43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间末见Cx45和Cx43的染色。结论: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体内其它弹力血管相比,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8.
光催化剂对病房空气中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光催化剂对病房空气中细菌消除效果 ,用平板沉降法采样进行了实际观察。结果 ,将 3盆涂抹有光催化剂的绢花放于可见光照的病房内 (2 3m3 ) ,4 8h后空气中自然菌菌数平均下降率为 2 5 .2 4 % ;12 0h后 ,平均下降率为 5 8.95 %。停止使用光催化剂之后 ,空气中细菌数恢复到原来水平。 15个病房内放置含光催化剂绢花 ,4 8h后有 6个病房无效 ,放置 12 0h后仍有 4个病房无效。结论 ,光催化剂对病房空气中细菌消除效果达不到卫生要求 ,只有部分房间显示出一定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39.
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2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握力和x线片。根据Buck—Gramcko/Lohrnanrm评分表评价腕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腕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患侧腕部疼痛值平均为1.5(术前4.5),12例掌指关节和lO例拇指指间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腕部握力为30kg(健侧为38kg)。x线片示腕关节全部骨性融合。Buck—Gramcko/Lohmanrm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中6例。DASH值为32,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腕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40.
FK506和RS-6144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的联合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 ,旨在分析 FK5 0 6和 RS- 6 14 4 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方法 选择雄性 Wistar和 SD大鼠为供、受体 ,以 FK5 0 6和 RS- 6 14 4 3为免疫抑制剂 ,对照组为术后不用药组 ,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和药物不同分为 6组 ,各组用药时间均为 5周 (每日 1次共 2周 ,然后每周 2次共 3周 ) ,进行了 10 1例异体肢体移植动物实验。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 结果 对照组肢体平均存活时间为 (7.0 0± 0 .78)天 ;实验组 1~ 6组移植肢体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17.0 8± 4 .5 0、2 3.2 0± 5 .0 5、11.19±2 .2 8、16 .33± 1.83、13.33± 3.2 2和 5 8.76± 6 .81)天。 结论  FK5 0 6和 RS- 6 14 4 3能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能延长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