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06篇
  免费   7034篇
  国内免费   4166篇
耳鼻咽喉   685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3883篇
口腔科学   1308篇
临床医学   7938篇
内科学   6064篇
皮肤病学   773篇
神经病学   1479篇
特种医学   3015篇
外科学   5599篇
综合类   19649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417篇
眼科学   817篇
药学   8093篇
  99篇
中国医学   7636篇
肿瘤学   3056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869篇
  2022年   2322篇
  2021年   2714篇
  2020年   2447篇
  2019年   1240篇
  2018年   1397篇
  2017年   1995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2619篇
  2014年   3344篇
  2013年   4192篇
  2012年   6392篇
  2011年   6645篇
  2010年   6271篇
  2009年   5445篇
  2008年   5497篇
  2007年   5333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3785篇
  2004年   2530篇
  2003年   2180篇
  2002年   1620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04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01.
元宝枫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乙醇为溶剂从元宝枫叶中提取抑制脂肪酸合酶的多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提取时间、温度、溶剂组成和固液比为考察因素,以多酚的提取率以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经过综合加权评分后得到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0%,固液比1g∶ 30mL,在50°C条件下,搅拌提取1.5h.结论:多酚类物质对脂肪酸合酶有抑制作用,从元宝枫叶中提取的某些多酚类物质具有相对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单刺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单刺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和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单刺十七椎的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5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单独针刺十七椎,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十七椎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d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利水法对急性脑梗塞(ACI)的脑保护作用及对血浆内皮素(ET),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活血利水法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ET、GMP-140、血液流变学等临床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均比较有改善,且相互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塞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中药活血利水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结论中医活血利水法与西医常规治疗联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成为治疗ACI的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白簕叶总皂苷.方法:以白簕叶总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出最适型号树脂,再对上样pH值、动态吸附流速、最佳上样量、洗脱剂浓度等纯化工艺条件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白簕叶总皂苷的最优条件为: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液pH值为5~6,吸附流速为1.0 mL/min,吸附液用量与树脂体积比为4∶ 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与树脂体积比为4∶ 1,解吸流速为2.0 mL/min.  相似文献   
105.
“治未病”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与临床研究,总结何嘉琳教授在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中运用“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6.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发病3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3.0TMR行脉冲式ASL和DSCMR检查。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表现,包括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延迟灌注、过度灌注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3个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侧/对照侧),并将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定性分析显示27例患者中,2l例2种技术检查结果一致(灌注不足14例,正常灌注5例,过度灌注2例)。6例2种技术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灌注不足而DSC显示延迟灌注,2例ASL显示正常灌注而DSC显示延迟灌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示,2种技术的病侧与对照侧信号强度比值ASL为0.7l±0.46,DSC为0.73±0.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ASL技术在检测灌注异常时与DSCMRI有相似的敏感性;ASL可与常规MR检查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而动脉粥样硬化(As)的感染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AMI患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探讨AMI与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