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54篇
  免费   7055篇
  国内免费   4189篇
耳鼻咽喉   683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3905篇
口腔科学   1312篇
临床医学   7987篇
内科学   6082篇
皮肤病学   775篇
神经病学   1488篇
特种医学   3023篇
外科学   5616篇
综合类   19763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464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8135篇
  99篇
中国医学   7690篇
肿瘤学   3068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876篇
  2022年   2339篇
  2021年   2730篇
  2020年   2461篇
  2019年   1249篇
  2018年   1400篇
  2017年   2006篇
  2016年   1443篇
  2015年   2628篇
  2014年   3355篇
  2013年   4208篇
  2012年   6419篇
  2011年   6687篇
  2010年   6319篇
  2009年   5474篇
  2008年   5511篇
  2007年   5365篇
  2006年   4841篇
  2005年   3806篇
  2004年   2533篇
  2003年   2189篇
  2002年   1622篇
  2001年   1566篇
  2000年   1204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周建军  高峰  杜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2):1293-1293,1301
患者女性,53岁。不能左侧卧位近1月,下蹲时感腹痛、左侧胸闷1周,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史:1993年外伤致左肱骨骨折。体检:T:37.2℃,P:86次/min,R:22分/次,BP:120/80mmHg,呼吸稍促,左肺呼吸运动度减弱,胸廓无压痛。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正常。心脏无阳性体征。腹平,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5×109/L,NCU:62.8%,HGB:42g/L,PLT:147×109/L。影像学检查X线示:胸部后前位左下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膈面上升,…  相似文献   
92.
老年与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NGF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衰老对脑挫裂伤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较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的脑挫裂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医学数码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老年组(≥60岁)和青壮年组(19~59岁)病人脑损伤后3~9 h脑挫裂伤组织NGF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脑损伤后NGF在老年和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老年组脑挫裂伤组织中的NGF蛋白表达显著性低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脑挫裂伤后NGF表达水平下降明显,提示其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和生存能力降低,这可能是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94.
微型种植体支抗愈合期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不同愈合时间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种植体60枚,均分为种植即刻组、种植后1周组、2周组、4周组、8周组进行拉出实验和转矩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相关性分析愈合时间、最大剪切力、最大力矩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周与8周组最大剪切力分别为(179·68±24·65)N、(212·06±42·51)N;4周与8周组的最大力矩分别为(0·47±0·13)N·m、(0·61±0·16)N·m,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最大剪切力、最大力矩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4周是种植体愈合期生物稳定性的一个关键时间点。8周内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愈合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0例Calot三角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探讨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方法 从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辨认胆总管和肝总管的走向。结果 我们1998年9月~2004年6月共完成360例LC术进行分析。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是胆囊切除术中重要的步骤,也是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雌激素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雌激素对皮瓣存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O三组。在兔背作超长型皮瓣,其蒂部注射雌激素,三组间剂量不同。术后检测皮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皮瓣存活面积(S)等指标。结果A组、B组皮瓣的NO、VEGF、S较O组增加;皮瓣存活面积S与VEGF表达、NO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处理可使皮瓣VEGF表达上调、NO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7.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发病3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3.0TMR行脉冲式ASL和DSCMR检查。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表现,包括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延迟灌注、过度灌注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3个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侧/对照侧),并将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定性分析显示27例患者中,2l例2种技术检查结果一致(灌注不足14例,正常灌注5例,过度灌注2例)。6例2种技术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灌注不足而DSC显示延迟灌注,2例ASL显示正常灌注而DSC显示延迟灌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示,2种技术的病侧与对照侧信号强度比值ASL为0.7l±0.46,DSC为0.73±0.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ASL技术在检测灌注异常时与DSCMRI有相似的敏感性;ASL可与常规MR检查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