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32篇
  免费   2668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422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587篇
口腔科学   488篇
临床医学   3198篇
内科学   2576篇
皮肤病学   450篇
神经病学   553篇
特种医学   919篇
外科学   2520篇
综合类   774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176篇
眼科学   269篇
药学   3584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27篇
肿瘤学   96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770篇
  2021年   922篇
  2020年   870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994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779篇
  2012年   2421篇
  2011年   2680篇
  2010年   2660篇
  2009年   2307篇
  2008年   2361篇
  2007年   2206篇
  2006年   1991篇
  2005年   1516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617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992.
TRPV4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TRP)的成员,属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被热、机械力、佛波醇酯衍生物等多种理化刺激所激活,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近年来,TRPV4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迁移中的作用研究颇多,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该通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骨质疏松症素以肾虚为本,临床以补肾益精、滋肾养阴等治为要,然时效时逊。脾胃是为后天之本,不仅充养先天之精,而且对肢体百骸具有直接的助长、润养作用。但凡后天有源,先天之精则不竭,后天之筋骨得夯以实。重要的是,脾胃对形骸的作用包括气阳温煦以壮长肢体、脾胃营阴润养以坚固筋骨两方面。故笔者从古代经典理论、现代研究基础、生命的圆运动变化等几方面论述骨质疏松症"病本在脾,以阴阳两虚为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单独应用西药(钙尔奇D片)比较、中西药结合与单独应用西药(钙尔奇D片)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0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RCT,共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增加患者骨钙素[MD=0.90,95%CI(0.22,1.57)]、腰椎骨密度[MD=0.02,95%CI(0.02,0.03)]、股骨颈骨密度[MD=0.03,95%CI(0.00,0.06)]、Ward’s三角骨密度[MD=0.03,95%CI(0.01,O.05)]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单纯中药组的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尚未见中医药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缓解骨痛。但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分析并结合元代养生家贾铭所撰《饮食须知》的论述,分析《饮食须知》中的食疗养生观,总结出《饮食须知》对于食物的选用十分考究,强调饮食禁忌,重视食物的寒热调和,不提倡生食、久食、多食的学术特色,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社会的养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曲札茋苷原料中铅、镉、砷、汞、铜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批次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铅、镉含量,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铜含量,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砷、汞含量,并对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铅、镉、铜、砷、汞的回收率(n=9)分别为95.18%、96.29%、101.32%、97.88%、86.76%. 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原料中铅、镉、铜、砷、汞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CFA致炎性痛模型大鼠的情绪反应,探讨前扣带皮层(ACC)磷酸激酶Czeta(PKCzeta)与炎性痛大鼠情绪反应的关系。方法 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足底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base)、造模后3、7、14、21和28 d的体重和痛阈变化;观察造模后14、21、28 d所有大鼠在高架O迷宫中的总运动距离、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观察造模后14、29 d所有大鼠在旷场中的总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和中央象限停留时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和29 d健侧和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结果 各个时间点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前,两组大鼠痛阈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大鼠痛阈显著降低(P<0.05),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于模后28 d开放臂运动距离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于模后29 d中央象限运动距离和中央象限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与患侧PKCzeta蛋白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可出现异常情绪行为;慢性炎性痛情绪样行为可能与ACC区域PKCzeta的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双管喉罩组患儿采用双管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入导管麻醉,监测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记录两者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MAP、HR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后MAP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