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5篇
  免费   1542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230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981篇
口腔科学   424篇
临床医学   1877篇
内科学   1303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397篇
特种医学   719篇
外科学   1291篇
综合类   4476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910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67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895篇
肿瘤学   60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437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388篇
  2009年   1394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1212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口腔修复学多媒体手册的设计与开发。阐述了多媒体手册开发过程中制作工具的选择、素材的加工、结构的安排,并且对多媒体手册在理论、实验和临床实习中教学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目的 为了解中医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方法 2020年6—12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为调研对象,每个项目组人员填写一份问卷,汇集项目组整体意见。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至各项目组进行调查,网络端收取调查结果。围绕调研主题,问卷内容包括5大方面: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问卷为半结构化设计,共30个结构化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在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上,大多数项目组(94.45%,187/198)认为本领域内依然需要更多的中医...  相似文献   
93.
刘春  蹇文渊  段俊国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47-1856
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总结AI在DR领域的应用情况,阐明AI在DR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新兴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建库至2022-11-04的AI应用于DR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共被引和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 770篇文献,2011年1月至2022年11月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发文量达峰值(402篇)。中国是发文量(440篇)位居第1的国家,英国为中心性(0.26)最高的国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436家机构,以中山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为代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纳入601位作者,以JIA Y L和HWANG T为代表。GULSHAN V、ABRàMOFF M D与TING D W 3位高被引作者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Ophthalmology、Invest Ophth Vis Sci和Ieee T Med Imaging是AI应用于DR领...  相似文献   
94.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供鼠(C57BL/6H-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受鼠(BALB/CH-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设单抗组(加抗CD40L单抗)和对照组(不加单抗),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7天,在不同时间点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IL-10等的水平,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和CD8+T细胞上CD25、CD69、CD40L和CD45RA的表达.再次MLR 5天,第1、3、5天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和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初次和再次MLR结果均显示,单抗组细胞增殖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次MLR单抗组中CD4+T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抗组中CD4+CD25+T、CD4+CD69+T、CD8+CD25+T、 CD4+CD40L+T和CD8+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CD40L+T和CD4+CD45RA+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初次MLR中单抗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中IL-4和IL-10几乎无法测出,而单抗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次MLR后培养上清中单抗组IFN-γ、IL-2和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处于低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MLR体系中,应用抗CD40L单抗孵育供鼠脾T细胞,可同时作用于CD4+T和CD8+T细胞,使CD40L+,CD25+和CD69+表达下降,引起T细胞早期的活化和成熟障碍,T细胞增殖能力减低,抑制了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可诱导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6.
利用生物芯片的高通量特性,系统地研究生物体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在最近十几年迅速发展。以图像为基础的生物芯片分析是生物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方法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目前很多针对生物芯片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方法涉及网格定位、靶点分割、数据提取和表达、几何校正、噪声消除等生物芯片分析子过程。本研究对以上各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不同应用,比较了多种算法的分析结果,并提出当前在生物芯片分析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体外应力培养系统,观察应力刺激对骨种子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明确成骨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以脱细胞骨基质为支架材料,以流体切应力作为对种子细胞的体外应力刺激。建立一种骨种子细胞体外三维应力培养系统——流动腔灌流体系,并利用该系统对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产物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系统可以明显促进ALP活性和骨钙素产物的表达,而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结论本系统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登革 3型病毒的prM E和NS1基因重组质粒DNA混合免疫对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 ,为登革DNA疫苗混合免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登革 3型病毒的prM E和NS1基因重组质粒DNA分别混合及单独免疫BALB/c小鼠 ,采用中和试验及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及脾细胞特异性CTL(cytotoxicT lymphocytes)杀伤率。结果 混合重组质粒DNA免疫组与单一prM E基因重组质粒DNA免疫组均在末次免疫后第 14天检测到中和抗体 ,在第 33天达到高峰 ,为 1∶32。在末次免疫后第 4 1天 ,当效靶比为 4 0∶1时 ,混合重组质粒DNA免疫组的特异性CTL杀伤率为 15 % ,而 2个单质粒DNA组分别为 10 .9%和 12 .4 %。结论 重组质粒DNA混合免疫可同时诱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而且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但没有出现特异性CTL杀伤率的协同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UreB-Omp11融合蛋白的重组疫苗候选株,在大肠杆菌中表达UreB-Omp11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扩增郑州分离Hp菌株MEL-HP27的ureB和omp11基因并用重叠延伸PCR法获得ureB-omp11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ureB-omp11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pET28a( )及pMAL-c2X中,筛选出合适的表达系统并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用Amylose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应用SDS-PAGE方法对纯化产物进行分析,纯化的融合蛋白辅以免疫佐剂皮下免疫小鼠,Western blot对免疫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特异PCR法、酶切鉴定并经测序分析后证实融合基因ureB-omp11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 )、pET28a( )与pMAL-c2X中;重组菌TB1(pMAL-ureB-omp11)经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的MBP-UreB-Omp1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被Hp免疫小鼠血清和Hp阳性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所识别,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通过大肠杆菌抗原吸收法纯化免疫小鼠血清后,与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杂交,结果显示在Mr134000处出现特异杂交带,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地构建并筛选出了HpMELHP27融合蛋白UreB-Omp11的重组疫苗候选株TB1(pMAL-ureB-omp11),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17βE2对切除卵巢兔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17βE2对卵巢切除(OVX)兔的AS斑块、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34只成熟未孕雌兔分为4组:A为NC;B为Sham+CHO;C为OVX+CHO;D为OVX+CHO+17βE2。喂养12周,喂养前与12周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及纤维蛋白原。喂养12周后处死,测定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百分比。结果: ①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之比,A、B、C、D组分别为0.02±0.00、0.42±0.15、0.67±0.23、0.12±0.11,B组小于C组(P<0.05)、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②血脂TC、TG、LDL-C、ApoB,B、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③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与纤维蛋白原D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17βE2能抑制脂质斑块沉积,改善血脂代谢,减轻高脂血症,改善血液流变学。这可能是雌激素抑制AS形成的部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