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6篇
  免费   4885篇
  国内免费   2600篇
耳鼻咽喉   328篇
儿科学   850篇
妇产科学   287篇
基础医学   3093篇
口腔科学   679篇
临床医学   5162篇
内科学   4071篇
皮肤病学   440篇
神经病学   1151篇
特种医学   16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727篇
综合类   11232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543篇
眼科学   692篇
药学   5527篇
  71篇
中国医学   4692篇
肿瘤学   2093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637篇
  2022年   1443篇
  2021年   2018篇
  2020年   1769篇
  2019年   1128篇
  2018年   1154篇
  2017年   1391篇
  2016年   1024篇
  2015年   1799篇
  2014年   2262篇
  2013年   2767篇
  2012年   3810篇
  2011年   4103篇
  2010年   3476篇
  2009年   2960篇
  2008年   3103篇
  2007年   2989篇
  2006年   2648篇
  2005年   2086篇
  2004年   1539篇
  2003年   1443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1025篇
  2000年   750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组织学表现。方法:6~8岁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随机选取8只山羊的L2-L6的两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的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处死所有动物,取出椎体,组织学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肉眼观察:PMMA与松质骨界限清晰,一个椎体取材时交界面出现破碎和脱落现象;而CPC和rhBMP-2/CPC与椎体内松质骨界限不清,互相融合生长。HE染色光镜观察:PMMA与骨小梁松散结合,界限明显,未见PMMA吸收和新生骨形成;CPC均匀分布于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内,有CPC吸收现象,同时可见有新生软骨样团块形成,并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向其中心长入;rhBMP-2/CPC除了CPC的表现外,可见成骨活动活跃。结论:在组织学上,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02.
幺远  裴胜 《北京中医》2005,24(3):150-151
裴学义主任医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擅治小儿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同时对妇科疾病的诊治也很精通,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笔者近半年来随从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科专家宋敏教授,在临床上采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我们随机选取腰椎骨质增生病例共28例,均经腰椎X线摄片确诊为腰部骨质增生。患者均有腰部疼痛,以钝痛为主,劳累或阴天时加重;晨间起床时腰部僵硬。  相似文献   
104.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因子(rhEGF)对眼表上皮修复的影响及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肉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0眼的翼状肉施行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随机分为(rhEF治疗组(20眼)和药物赋型剂对照组(20眼),分别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结膜上皮覆盖羊膜植片的愈合速度,对全部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rhEGF治疗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74983±199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2±17.197)μm/hP<0.01];rhEGF治疗组结膜上皮愈合速度[(36.584±7.88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29.181±5.450) μmh,P<0.01]。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复发,结论rhEGF可有效促进眼表上皮的损伤修复,羊膜移植为治疗翼状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7年7月~1994年6月,对21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采用神经移位修复。其中复合移位4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者1例,3组(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者6例,2组(膈神经、副神经)者9例,1组(膈神经或颈丛运动支或肋间神经)者5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变异1例,对4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者,在神经移位的同时进行血管修复,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的康复。随访到19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2个月,优良率达73.7%。认为,神经移位术是修复神经根性撕裂伤的常规方法,合并血管损伤者也应同时修复,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比观察头孢噻肟(CTX)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30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杀 菌活性(SBA)及临床疗效。方法SB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疗效根据临床治疗登记表按三 级标准判定。结果与结论 头孢噻肟的临床反应最佳,杀菌作用时间维持较长,但对绿脓假单胞 菌和阴沟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差;呱拉西林(PIP)与阿米卡星(AN)方案的抗菌谱广,但PIP杀菌 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缩短给药间期,而AN可按一日一次给全日量的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不 良反应;头孢哌酮(CPZ)可主要用于绿脓假单胞菌感染,也可用于其它细菌的混合感染,但给药 间隔时间以一日三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8.
硝基胍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硝基胍的毒性进行研究,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硝基胍大鼠经口LD50为8 066 mg/kg,小鼠经口LD50为10 044 mg/kg,蓄积系数大于5.3.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在染毒第3周和第8周,体重有明显的负增长(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分别为10.00±2.37和7.5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其余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硝基胍属于微毒级毒物,轻度蓄积,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Ca^2 ]i)和心肌ATP酶变化在心肌挫伤(MC)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兔36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伤后2、4、8、12、24h,每组6只。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左室压力。采用BIM-II型生物撞击机致成MC模型。在上述时相点测定左室压力,并测定心肌细胞内[Ca^2 ]i和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ATP酶活力。结果: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害,心肌细胞内[Ca^2 ]i升高,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ATP酶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细胞内[Ca^2 ]i含量升高呈明显负相关,与ATP酶活性降低呈明显正相关。结论:MC后心脏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内[Ca^2 ]i含量升高和AT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 ,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 选择 45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会阴短小手术的患儿 ,体重 9~ 2 4kg。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 (I)组、咪唑安定 (M )组和异丙酚 (P)组 ,每组 15例。I组 :氟芬合剂 (芬太尼 2 μg/kg) ;M组 :静脉泵注咪唑安定 1.5~ 2 .0 μg/kg·min ;P组 :静脉泵注异丙酚 2 5~ 75 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 2~ 4分。 结果 I组镇静效果比M组和P组差 (P <0 .0 5 ) ,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清醒时间I组比M组和P组延长 ,M组比P组延长 (P <0 .0 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