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81篇
  免费   8409篇
  国内免费   5912篇
耳鼻咽喉   868篇
儿科学   1165篇
妇产科学   621篇
基础医学   6655篇
口腔科学   1474篇
临床医学   10239篇
内科学   8502篇
皮肤病学   708篇
神经病学   3172篇
特种医学   33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8983篇
综合类   20454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7866篇
眼科学   1455篇
药学   9745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574篇
肿瘤学   5184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1173篇
  2022年   2759篇
  2021年   3840篇
  2020年   3128篇
  2019年   1984篇
  2018年   2297篇
  2017年   2634篇
  2016年   2304篇
  2015年   3796篇
  2014年   4772篇
  2013年   5275篇
  2012年   7629篇
  2011年   8204篇
  2010年   6494篇
  2009年   5658篇
  2008年   6079篇
  2007年   5826篇
  2006年   5269篇
  2005年   4274篇
  2004年   2951篇
  2003年   2440篇
  2002年   1852篇
  2001年   1614篇
  2000年   1285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10篇
  1972年   6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时 ,孕妇血及脐血中一氧化氮 (NO)水平与胎儿脐动脉血流的关系 ,以进一步探讨ICP时胎盘循环阻力增高的原因。方法 对 35例ICP孕妇 (ICP)组 )及 32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 ,用镉还原显色法测定母血及脐血NO水平 ;超声多普勒测定胎儿脐血流S/D值。结果 ICP组母血、脐血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1) ;两组母血、脐血NO水平均有相关关系 (r =0 .5 481,r =0 .82 0 6 ,P<0 .0 1,P <0 .0 1) ,ICP组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母血、脐血NO水平与S/D值呈负相关(r =- 0 .34 15 ,r=- 0 .42 6 1,P <0 .0 5 ,P <0 .0 1。结论 ICP时母血、脐血NO水平降低对胎儿—胎盘循坏阻力增加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PSA(F-PSA)和总PSA(T-PSA)及游离态/总(F/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Abbott公司AxSY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自动检测未经治疗的84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和29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F-PSA和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F/T百分率值在前列腺癌组中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01)。若总PSA限定于4~10μg/L范围内,应用F/T百分率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P<0.01),而两组总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T百分率值可用于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总PSA在4~10μg/L范围时,应用F/T百分率值较总PSA为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比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每日1次服药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并对比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7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双盲分成两组,分别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5~10mg(Ⅰ组)或非洛地平缓释剂5~10mg(Ⅱ组),治疗12周,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及漏服48小时的血压变化。结果:氨氯地平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1mmHg(治疗末为84.8mmHg),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3mmHg(治疗末为85.0mmHg)。总有效率Ⅰ组病人为83.8%,Ⅱ组为87.9%(P=NS)。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病人数Ⅰ组为76%,Ⅱ组为52%(P<0.01)。药物漏服24和48h后,Ⅰ组临床血压仍低于140/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Ⅱ组的临床血压高于140/90mmHg,临床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安全、疗效可靠,病人耐受性好,但漏服试验表明漏服24与48h氨氯地平仍能较好的控制血压。Ⅰ组的血压波动明显低于Ⅱ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无石率(stone free rate,SFR)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远期结石复发率,通过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估肾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3±11.8)岁,10例解剖性孤立肾,12例功能性孤立肾,中位结石直径为1.65(1.1~3.9) cm,全部为多发结石,包括7例鹿角形结石。术前的中位血肌酐为104.5(60.0~460.0) μmol/L,平均eGFR为(60.3±29.4) mL/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8.2±42.0) min,各有11例单通道和双通道PCNL。术后第一天的中位血肌酐为102.0(63.0~364.0) μmol/L,平均eGFR为(58.0±25.1)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 d。本组有5例(22.7%)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同时出现术后感染和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2例(9.1%)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好转;其余15例(68.2%)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6.2(4.7~11.1)年,最近一次随访的中位血肌酐为104.0 (72.4~377.0) μmol/L,平均eGFR为(60.1±23.7)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27.3%)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初始和最终SFR分别为72.7%和100%; 6.2年的随访时间内9例(40.9%)患者结石复发,复发后共进行13次取石手术,最近一次随访的SFR为63.6%。结论: 本研究目前是国内外已有报道中关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理想的SFR。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仍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但术后患者远期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民及其亲属,以及草坂村、图美村、背岭村募集的陈姓居民及其亲属。研究共纳入了来自452个大家系的1 563名研究对象。家系关系确定依据为家系信息登记及家谱。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连续性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采用易患性-阈值模型估计二分类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结果 家系重建纳入了1个七代家系,2个五代家系,23个四代家系,186个三代家系和240个二代家系。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2岁,男性占39.4%。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2%、10.0%、45.2%。单表型遗传度估计显示,静息心率遗传度为0.263(95%CI: 0.120~0.407),高血压遗传度为0.404(95%CI: 0.135~0.673), 血脂异常遗传度为0.799(95%CI: 0.590~1)。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度分别为0.379、0.306、0.393、0.452、0.568、0.852、0.387。双表型遗传度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存在表型相关性。双表型遗传度显示,静息心率与血糖(遗传相关性0.485,95%CI: 0.120~1,P<0.05)和糖尿病(遗传相关性0.795,95%CI: 0.181~0.788,P<0.05)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结论 静息心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其与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值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提示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新建一个“优势模式 (favoredpattern ,FP)”快速检测法 ,用以检测不同神经元放电串中之FP ,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在原有的“改进的FP检测法”的基础上 ,采用数种措施实现快速检测 ,并用多个指标检验其检测效果。结果 :(1)具有 3种不同程度变动的各种模拟FP的检出阈均为 2 ,表明该法敏感 ;(2 )自发放电串中各个FP重复出现时 ,其全长和所含不同放电间隔长度之变异系数分别为 5 %和 17% ,均小于检测所规定的容差 ,表明该法可靠 ;(3)自发放电串中FP长时间稳定地存在 ,而诱发放电串中不同FP的总数随放电率的变化而增减 ;(4 )所有被检测的放电串 (总数 92 )都能检测到FP ,检测一个 12 0 0~ 15 0 0个动作电位的放电串中的FP仅需 2~ 3s。结论 :新建立的“快速FP检测法”可能是研究神经信息编码的一个很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 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发生风险及该基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24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血小板高反应性分组;冠脉造影术明确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RT-PCR法测定CMTM5基因表达;构建CMTM5基因过表达、敲减及对照组内皮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Brdu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Cs增殖能力,刮伤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Cs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CMTM5基因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HAPR)组表达量为非血小板高反应性(no-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No-HAPR)组表达量的1.72倍(P<0.05)。HAPR组ISR发生率为25.8%(8例), No-HAPR组ISR发生率为 9.7%(9例), HAPR组患者ISR的发生率高于No-HAPR组的发生率(P=0.04,OR=2.95,95%CI:1.16~7.52),表明该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CMTM5基因过表达抑制ECs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该基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调控作用。结论:CMTM5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风险可能存在相关性,CMTM5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E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为研究胃癌与激素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了胃癌病人血清睾酮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正常人、胃良性疾病和胃癌病人的血清睾酮、促间质细胞激素 (ICSH)。结果 :男性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组血清睾酮、ICSH水平明显降低 ,但胃癌病人伴有出血和梗阻者血清睾酮、ICSH水平较同样胃良性疾病组病人降低更为明显。胃癌病人有出血和梗阻者血清睾酮、ICSH水平较不伴有并发症者降低更为明显。 期胃癌病人血清睾酮、IC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显著降低。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组血清睾酮、ISCH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1血清睾酮、ICSH水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2胃癌及良性疾病血清睾酮、ICSH水平明显降低是由性腺轴抑制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00.
INTRODUCTIONBenactyzineisasyntheticblockerofM receptorpos sessingsmoothmusclerelaxantpropertiesandquinidine likeactiononheart[1] .Benactyzineiseffectiveinrestor ingcirculatoryfunctiondisturbedbyorganophosphatepoi soning[2 ,3] .Previousstudiessuggestedthatb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