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以期降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5月—2007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者 63例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 34例,穿透性损伤29例;左侧膈肌破裂47例,右侧9例,双侧7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4例;合并血气胸63例,休克60例。术前确诊41例。6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左胸手术18例,右侧2例,双侧开胸5例,经胸经腹切口4例,经胸腹切口2例,经腹切口32例。结果:治愈56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1 %。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HIF-1α及靶基因Glut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随机分为缺氧培养8h、16h、24h组及常规培养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IF-1α、Glut1、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在常规培养细胞中的表达较弱,而在缺氧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W1990胰腺癌细胞株HIF-1α、Glut1、VEGF mRNA和蛋白在缺氧条件下的表达显著增强,并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缺氧可诱导人胰腺癌SW1990细胞Glut1和VEGF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组织及1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均呈清晰的棕褐色染色在上皮细胞细胞膜.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胃癌细胞中出现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异常染色,其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3.01%(46/73)和56.16%(41/73),且两者的异常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胃腺癌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密切相关.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49/73),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0/18),且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Cyclin D1的过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9,r=0.376,P<0.05).结论:胃腺癌中存在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的失活及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促使或激活Cyclin D1的过表达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7周龄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辛伐他汀组[5 mg/(kg·d)]、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低剂量组[23.8 mg/(kg·d)]和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高剂量组[71.5 mg/(kg·d)],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干预4周之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斑块;ELISA法或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和肝脏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中小凹蛋白1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中TC和LDL-C升高,HDL-C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增多。与高脂组相比,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组小鼠血清中的TC和LDL-C降低,肝脏脂质减少,血清和肝脏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肝脏小凹蛋白1水平升高而NFκB p65水平降低。结论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能抑制高脂喂养所致的Apo E-/-小鼠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增加肝脏小凹蛋白1、减少NFκB p65蛋白水平,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胃镜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2010年本院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21例,经胃镜或食管造影证实合并食管-气管瘘,根据食管狭窄的程度、位置、长度及瘘口部位,确定支架长度和支架放置位置,随后行食管狭窄扩张术及覆膜支架置入术。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患者呛咳、吞咽梗阻及肺部感染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平均存活9个月(2~14个月)。结论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癌食管气管瘘的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创面出血内镜不同止血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33例食管隆起病灶行EMR术合并创面出血,其中直接使用金属肽夹止血8例,余下25例首先采用内镜下喷洒药物止血,成功10例,继续出血的15例中7例采用黏膜注射止血,8例采用内镜下热凝止血,仍然有3例无效采用金属钛夹止血,术后6 wk复查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8例直接使用金属肽夹止血均成功,25例采用喷洒药物止血成功10例;15例止血无效,对其中7例采用注射药物止血,成功6例;8例采用热凝止血成功6例,剩余3例止血仍然无效加用钛夹止血均成功.术后6 wk内镜复查,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食管隆起病灶EMR术后创面出血,内镜止血方法多样,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张××,男,27岁。1990年6月7日诊。全身黄染,面目尤甚,小便深黄,寒热不适,一身尽痛,倦怠乏力,胸胁胀满,厌油,大便三日未行,口干苦。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检验黄疸指数80u,转氨酶180u,麝浊(++),锌浊(+)。诊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从疏、通、清、利立法。药用:柴胡、胆草、栀子、黄柏、郁金各15克,生大黄10克(后熬),滑石、茵陈、板蓝根、金钱草各30克。1剂大便通,  相似文献   
78.
食管平滑肌瘤为食管粘膜下肿瘤之一,多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并逐渐向管腔内外生长,肿瘤虽为良性但逐渐增长会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不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1 ].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也存在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肿瘤不能成功切除等风险.近年出现的一项微创内镜技术,即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 ,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且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感染的风险[2 ].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EUS检查发现来源于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受累、无淋巴结转移、直径≤1.5cm、考虑为直肠类癌的21例直肠黏膜隆起病灶行ESD治疗。ESD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行EUS随访。[结果]21例均成功完成ESD,瘤体完整剥离,基底及边缘无残留;术中均无穿孔,术后创面少量出血5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病检确诊为类癌,随访6~24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US结合ESD治疗直径≤1.5cm、未侵犯固有肌层的直肠类癌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0.
血栓素A2通过激活血栓素A2受体,强烈诱导血小板聚集,使平滑肌收缩和增殖并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栓素A2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单基因编码α和B两个变异体,信号通过LPC和AC传导,脱敏主要由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或PKA,PKC,PKG介导.TXA2Rt拮抗剂可作为血栓症、高血压和哮喘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