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Colles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lles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 ,尽管骨折复位通常比较容易 ,但如何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却较困难 ,尤其对粉碎性骨折或桡骨关节面的骨折。我科于1993年开始应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Colles骨折。其中获得随访32例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 ,男14例 ,女18例 ,年龄20~88岁 ,平均54.5岁 ,左侧20例 ,右侧10例 ,双侧损伤2例 ,除2例为直接暴力外 ,余均为间接暴力。骨折按Gupta[1]分型 ,III型12例 ,IV型8例 ,V型12例 ,I、II型为稳定骨折排除此研究之外。1.2治疗方法臂丛阻滞麻醉 ,在C臂机直视下 ,手法持续牵…  相似文献   
22.
由于手术器械的进展和手术技术操作方面的进步,近几年来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它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生物学固定、能早期活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笔者自2001年4月至2003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中青年股骨颈骨折15例,均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取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的手术方法。随访2年~8年2个月,1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14例髋关节功能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作者认为该术式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优选方法。文中并对手术方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4.
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21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平均21.1分,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延长的髂腹股沟入路和三射入路各1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21例经12~56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发生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复位按Matta方法评估,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7例,良10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时机、术的经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9月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例Hoffa骨折患者的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4.2岁。按照Letenneur分型: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d,平均5.3d.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复位,C臂机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后,以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25.6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术中伤情判断以及合并膝内损伤者具有明显诊治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并分析1988年-2001年间48例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输入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有效Ⅱ期行骨折固定,无效及晚期7例即行切开减压并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4例脱水治疗有效的早期轻型患及27例早期重型患经急诊切开减压骨折内固定的患,疗效优良,占85.4%(41/48),而7例晚期患疗效不佳。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减压(8h以内)是治疗关键,如超过12h,则疗效不佳;骨折早期复位和固定是减压的重要措施;重视创面处理和晚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27例,疼痛明显减轻5例,骨水泥渗漏2例,其中1例并发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察无疼痛复发,X线片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分型选择髋关节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拉力螺钉或重建钢板内固定,并全部进行随访(平均2.5年),采用Matta改良分级系统评价。结果临床结果优8例、良13例、可6例、差5例。其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异位骨化3例。X线片结果优1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临床结果与X线平片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一致性。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临床结果与复位情况、患者的年龄、骨折粉碎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股骨头骨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正>我国护理常规要求对手术患者于术前晚术区备皮,而临床多采用剃毛备皮的方法。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1999年发布的《预防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istal humeral plate,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男3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1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肘关节平均屈伸78°(10°~131°),屈曲113°(65°~134°),伸直25°(0~75°)。MEPS评分平均(92.2±9.6)分(65~100分),其中疼痛(42.5±5.8)分(30~45分),关节活动范围(19.2±1.9)分(15~20分),稳定性(9.2±1.9)分(5~10分),日常功能(21.4±2.9)分(15~25分)。本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