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提高西苑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水平而对我院AMI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的117例AMI的发病特点、再灌注和中西药物治疗及病死率进行调查。结果:117例AMI患者平均年龄为(66·88±12·85)岁。中医辨证标实证中血瘀、痰阻者所占比例最多。本虚证中以气虚最多见,其次为阴虚。总死亡率为9·64%。静脉中药治疗中血栓通注射液使用最多,其次是参脉注射液。结论:西苑医院AMI患者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以血瘀、痰阻、气虚、阴虚证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AMI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采用综合的治疗手段,包括再灌注治疗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等,进一步降低AMI的病死率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72.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中华中医药学会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启动面向行业征集“中医药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咨询项目。截至目前共遴选出18项作为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国家、地方、科研机构各级科技规划部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遴选培育以及创新基地建设等重要科技工作中均有应用体现,充分发挥了学会智库咨政建言作用。该文首次回顾了重大问题的遴选情况,系统梳理其在国家科技布局中的应用,并提出现有问题和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遴选工作和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进一步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仿盲、3组平行、阳性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共观察受试者480例(2:1:1),其中试验组1为240例,试验组2为120例,对照组为120例。分别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400mg和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疗程14d。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进行了观察。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1为88.085%;试验组2为89.744%;对照组为67.257%,(P〈0.01)。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一般体格检查、尿粪常规未见异常。治疗14d后,12例出现不良事件,10例为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2有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剂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进一步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仿盲、3组平行、阳性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共观察受试者480例(2:1:1),其中试验组1为240例,试验组2为120例,对照组为120例.分别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400mg和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疗程14d.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进行了观察.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1为88.085%;试验组2为89.744%;对照组为67.257%,(P<0.01).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一般体格检查、尿粪常规未见异常.治疗14d后,12例出现不良事件,10例为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2有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剂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对2011至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证候基础(H3103)领域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至2021年之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证候基础领域申请与资助项目的总体情况、证候基础领域依托单位分布情况和研究热点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至2021年,证候基础领域的申请数量共计1 070项,平均资助率达16.4%,依托单位较为集中。近年来的证候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证候要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证候规范化、证候物质基础等方面。[结论] 通过对目前证候领域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主要存在领域代码的理解与选择不当、研究连续性不足、缺乏研究创新性、病证结合研究推进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基于中医"心合小肠"理论,通过对小肠生理病理的分析,结合现代医学肠道微环境研究进展,总结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肠功能、肠道微环境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认为肠道微环境的稳态是小肠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小肠"泌别清浊""受盛化物"功能异常和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运用"心合小肠"理论从肠道微环境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7.
京津地区冠心病证候-治法-方药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京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常用治法和方药使用情况。 方法 :病证结合,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现况调查3 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证候、治法、方药信息。 结果 :常见证候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证候组合分布以2证组合、3证组合、单一证型、4证组合常见。常用治法是活血、补气、化浊、养阴、清热、理气、宣痹、通络、补脾、温阳、疏肝,治法组合以4种治法组合、3种治法组合、2种治法组合、5种治法组合、6种治法组合最常用。常用的中药依次是丹参、茯苓、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半夏、枳壳、陈皮、瓜蒌、麦冬、地黄、柴胡、黄芪,常用中药的功效依次是化浊、止痛、清热、活血、利水、化瘀、解毒、补气、安神、补血、凉血、理气、补脾。 结论 :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坚持了理法方药相一致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暨2019年学术年会”于2019年12月13—14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2019年12月13日,首先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史大卓教授做工作汇报,对上一届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史大卓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徐浩教授任主任委员,林谦、陆曙、田国庆、刘中勇、李应东教授任副主任委员,高铸烨教授任秘书长。  相似文献   
79.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其冲和之性,而非肝阳上亢一端。史大卓教授临证治疗高血压病,注重辨阴阳虚实和病位、病势、病性,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总则,灵活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升阳散风、调和冲任等法,临床常有较好良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