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状况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的AMI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候、心功能状态等进行调查,以Acces2000为基础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72例AMI患者按照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8个基本证候要素进行辨证,其中虚证以气虚最多(371例,64.9%),实证以血瘀最多(505例,88.3%)。根据患者证候虚实不同,可归纳为4个证型,即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痰瘀互阻、气阴两虚血瘀。经秩和检验表明,四证型间心功能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气虚、阳虚、阴虚均与心功能不全相关(P〈0.01),而血瘀、痰浊与心功能不全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气虚者心功能以Ⅰ、Ⅱ级为主(分别为38.5%和39.9%),有阳虚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分别为37.2%和27.9%),两组心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83,P〈0.01)。结论AMI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主,心功能不全与中医证候要素气虚、阳虚、阴虚有关,且阳虚者心功能较气虚者差。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稳定期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患者,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研73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54例,占61.7%。冠心病稳定期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1%)、痰浊(363例,49.3%)、气虚(344例,46.7%),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312例,68.7%)、气虚(220例,48.5%)、痰浊(216例,47.6%)。冠心病稳定期合并高血压者气滞证多于不合并高血压者(P=0.027),亚组分析显示女性、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多见气滞证(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期合并高血压病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是其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53.
长期以来,病证结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缺失限制了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的重大疾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国家4项重大课题支持下,历时10年,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基础上,通过真实世界研究、病因学研究与大样本临床反证有机结合,系统观察近15 000例病人,首次建立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疗效评价和国际交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研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9例,占32.4%。稳定性冠心病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170例,71.1%)、痰浊(119例,49.8%)、气虚(118例,49.4%);亚组分析显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兼加高脂血症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基本症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是其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56.
病因病机研究是提高中医药临床水平的重要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即有“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的病因认识,强调辨证治疗过程中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将特定病因致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病机十九条”,以执简驭繁,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7.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文对STS与冠心病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肿瘤坏死因子-α、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核因子-кB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STS对冠心病炎症因子的具体作用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松解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结束即刻,依次由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曲美他嗪、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再灌注120 min后,取血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指数。结果联合组、曲美他嗪组血清肌酸激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活性低于模型组(P<0.01),ST段抬高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可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盐酸马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给予盐酸马尼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模拟剂,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盐酸马尼地平模拟剂,比较2组患者基线和治疗期末的血压和心率。2组患者中各选择24例在双盲治疗期开始和结束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h、昼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末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2组治疗期末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治疗期末24 h、昼间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末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谷峰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平滑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马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