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51.
152.
高珊珊  韩彦  赵磊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52-4853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每日动态检测血糖以指导用药是十分必要的。近十年来,快速血糖仪以其方便、快捷、准确在临床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家庭使用了快速血糖仪。我单位为本单位糖尿病患者每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在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2例患者共110个乳腺肿块进行VTQ检查,测量肿块内部及正常腺体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绘制ROC曲线,并寻找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点.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组最大SWV(Vmax)、平均SWV(Vmean)及肿块内Vmean与正常腺体平均SWV(Vmean.)的比值(Vmean/Vmean)与良性肿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良恶性组间的最小SWV(Vmin)及正常腺体SW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maxVean及Vmean/V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794、0.909,以1.95为Vmn/Vmean最佳截点,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4.2%.结论 VTQ在鉴别乳腺肿块性质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超声(ERUS)与核磁共振(MRI)在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ERUS和MRI检查对64例和49例直肠肿瘤患者行术前检查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两者对肿瘤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ERUS与MRI诊断直肠肿瘤T分期的总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US诊断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Tis+T1期)的准确性高于MRI(P〈0.05),MRI诊断中晚期直肠癌(T2~4期)准确性略高于ER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US与MRI诊断淋巴结N分期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US和MRI两者结合应用可能对直肠肿瘤术前分期的诊断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且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困难,确诊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丧失了手术机会。目前,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首选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药物的全身化疗,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型姑息性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病灶,且原发病灶无法手术切除,或对化疗不敏感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RFA具有微创性、精准性以及大量的已被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文就RFA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56.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一组以进行性行为、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病理上称之为额颞叶变性。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FTD各方面研究又有许多新进展。本文就其神经病理、影像及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及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地区病理证实的275例食管鳞癌(SCC)及129例贲门腺癌(GCA)患者和315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采用PCR基础上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对其NTHFR和TS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MTHFR677 CC、CT及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45%和31%;SCC组分别为19%、38%和43%;GCA组分别为19%、35%和46%.对照组TSER3R/3R(4R)、2R/3R及2R/2R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34%和2%;SCC组分别为62%、35%和4%;在GCA组,分别为63%、30%以及7%.②与MTHFR677 CC及MTHFR677 CT两基因型相比,TT携带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2倍(OR=1.62,95%可信区间(CI)为1.15~2.30,P=0.006),而GCA OR=1.81(95%CI为1.17~2.81,P=0.008).③与其他基因型相比,纯合突变型(TSER 2R/2R)患SCC的危险度升高2.44倍(OR=2.44,95%CI为0.89~6.73,P=0.084),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94倍(OR=3.94,95%CI为1.29~12.0,P=0.016).④相对于无基因突变者,仅有MTHFR677 TT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0倍(95%CI为1.13~2.28),患GCA的危险度升高1.84倍(95%CI为1.17~2.88),仅有TSER 2R/2R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89倍(95%CI为0.62~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56倍(95%CI为1.03~12.3),双突变型组合(MTHFR677 TT和TSER 2R/2R)携带者在SCC组中占1.5%,在GCA组中占3.1%,在对照组中未检测到.结论:突变型MTHFR677 TT及TSER 2R/2R增加安阳地区人群SCC与GCA的易感性,当二者共同存在时,肿瘤的易感性更高.MTHFR与TS基因多态的存在可能是SCC与GCA地理分布一致性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8.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乙醇中性红法、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对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 14 8例 ,取胃窦活检粘膜行乙醇中性红染色、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 ,另留取血清行ELISA法检测Hp IgG。结果 :乙醇中性红法、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的Hp检出率分别为 4 8.6 %、6 3.5 % ,6 2 .8% ,以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同时阳性为Hp诊断标准 ,乙醇中性红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73.0 3%和 88.14 % ,ELISA法分别为 10 0 %和 91.5 3% ,改良Giemsa法分别为 10 0 %和 93.2 2 %。乙醇中性红法检出Hp结果与标准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8.2 5 8,P <0 .0 1) ,ELISA法与改良Giemsa法与标准结果间检出结果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Giemsa法和ELISA法是适合食管癌高发区人群Hp检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9.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河南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贲门与胃窦部粘膜感染及与贲门和食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184例,分别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粘膜活检组织中Hp感染和ELISA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Giemsa染色结果表明贲门Hp感染率明显低于胃窦部(34% vs 62%)。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65%,与组织中Hp感染率较为一致,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组织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贲门上皮(62% vs 13%),胃窦部与上述结果相似。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0例食管粘膜上皮为间变的患者,贲门Hp均为阴性.结论:结果提示,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Hp感染率很高,并与贲门和胃窦慢性炎症有关,贲门部Hp感染可能对食管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BC法 ) ,检测高 (133例 )、低发区 (14 2例 )居民贲门上皮不同程度病变的EGFR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贲门癌高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不典型增生 (DYS)→贲门腺癌 (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 3%、4 4 %、79%和 5 3% ;DYS组EGFR蛋白阳性率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贲门癌低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加重 ,EGFR蛋白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CSG→CAG→DYS→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5 0 %和 4 6 % ;正常贲门组织 (NOR)、CSG与GCA ,NOR、CSG与DY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不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改变。结论 :EGFR是贲门上皮癌变 ,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高、低发区贲门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 ,环境中暴露的致癌因素不同 (质和量 )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