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性”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该病首次由Frank命名,1972年Bird等描述其为“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产生弥散性子宫长大,显微镜下呈现为肥大增生的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间质”。子宫内膜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一部分的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872.
<正>个性是每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倾向性、相对稳定和本质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实践的综合影响。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背景。了解个性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他人相处和沟通。医疗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个性反映的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本质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制约性。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在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3.
目的 评价在MSM中应用性病自采样包仁度尿液保存管自采集尿液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的性能。方法 自制自采样包,线上通过“爱易检”平台,线下通过社区组织招募MSM,分发自采样包,MSM领取自采样包完成自采尿液分装至仁度和罗氏保存管后送检至指定实验室同时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以罗氏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仁度核酸检测试剂的性能。结果 发放845份自检测和自采样包,完成送检767份,763份标本同时完成了仁度和罗氏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9%(48/763)、6.82%(52/763)。以罗氏为参比试剂,仁度试剂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灵敏度为76.92%(40/52),特异性为98.87%(703/711)。两种试剂在利用尿液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χ^(2)=0.45,P>0.05)。结论 在MSM中应用自采样包进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接受高,仁度试剂检测性能较好,经进一步优化后今后可应用在性病自采样包中。  相似文献   
874.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经从啮齿类动物及人的脑和脊髓内分离出神经干细胞。生长因子FGF - 2和EGF是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主要分裂源 ,而干细胞分化则受其起源、培养条件、各种细胞因子等调控 ,实验发现可以用后天信号操纵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以期获得目的神经生化表型。近来在成年人脑中发现干细胞并且成功建立了永生化细胞系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设想内源性细胞移植及发展新的有前途的基因治疗载体 ,为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手段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5.
疼痛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主要为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物。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均存在治疗效果有限,有较严重不良反应问题。近年来,对于中草药中具有镇痛活性天然成分的研究愈加广泛,以生物碱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天然成分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活性,并且在对于其镇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天然产物均具有多靶点的镇痛机制,能够从阻断离子通道,调节相关受体,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发挥镇痛效果。除此之外,许多传统中药组方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镇痛能力,且同样通过多重复杂的镇痛机制产生作用。“药物云”(dCloud)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二者的作用机制。dCloud从2个维度展示了多靶点镇痛药的完整治疗谱,即直接抑制疼痛信号的“直接作用”,以及针对疼痛根源的“背景功效”。笔者针对截至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的具有镇痛作用的天然成分,以及临床上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中药组方的镇痛功效及潜在机制做出归纳总结,以期为从中医药中寻找新型镇痛药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6.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在2021年8月前发表的, 比较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DES置入治疗LMCA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的基线数据、介入手术资料以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分别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 其中3篇RCT、6篇观察性研究, 共5 527例LMCA病变患者。6项观察性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 3篇RCT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相比, IVUS指导组的MACE(OR=0.55, 95%CI 0.47~0.66, P<0.001)、全因死亡(OR=0.56, 95%CI 0.43~0.74, P<...  相似文献   
877.
目的探讨褥式血管吻合方法在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21年12月,采取血管褥式吻合方法行断指再植及游离移植95例,其中断指再植75例95指,单指离断伤62例62指,多指离断伤13例33指,单人褥式缝合55例56指,双人褥式缝合20例39指;拇指Ⅱ°再造6例7指,单人褥式缝合3例3指,双人褥式缝合3例4指;游离皮瓣14例,其中单人褥式缝合9例,双人褥式缝合5例。结果术后断指再植75例95指,坏死3例4指,其中单人褥式缝合坏死2例2指,双人褥式缝合坏死1例2指,其中因感染坏死1指,严重挫伤坏死3指,成活率95.79%;拇指再造6例7指,全部成活;游离皮瓣14例全部成活。随访2~24个月,平均(16±5.6)个月,成活指体及皮瓣血运色泽良好。结论在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褥式缝合质量可靠,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单人褥式缝合吻接血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8.
现代药理学研究历经百年进步,从“伪介质”理论,到配体-受体学说,再发展至更广泛的靶点理论,不断地为临床治疗贡献了重要的科学认识和临床药物。由于过往的成功经验,西方药理学研究重视分子机制,越来越强调单靶点和精准治疗;虽然局部机制相对清楚,但临床效果还远不够理想,药物治疗的科学疆域里依然充满探索。近年来,我国的新药研究显示出如下特点,一方面紧跟国际前沿;另一方面注重中国原创,在寻找新药的同时,探索对药物多靶点理论的认识,其中,“标本兼治”的理念因其化学基础与生物学原理的进展,逐渐显示出系统论的轮廓及新的生命力,可能有助于未来的药物发现、药物设计和临床治疗。本文以小檗碱、二甲双胍和阿兹夫定为例,以“药效云”的概念阐述“标本兼治”的药物作用模式,以期为今后的新药研发探索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879.
目的:优选黄芎抗栓胶囊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甲醇-0.1%的磷酸溶液(85∶15);波长检测为254nm;柱温:30℃;同时测定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UPLC法同时测定3种大黄成分方便、快捷、准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10倍和8倍量提取2次,每次2h。结论:经过正交试验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为黄芎抗栓胶囊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0.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围手术期VTE患者38例(9例术前发生血栓、29例术后发生血栓)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并根据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 9例术前血栓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阳性(>500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术后血栓的患者,BMI>25 kg/m2、恶性肿瘤、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与手术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阳性、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术后使用止血药物均为妇科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