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832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35篇
  4篇
中国医学   327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宁海县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所致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8—2019年宁海县确诊为Cox A6核酸阳性的手足口病患者病后连续24周随访观察,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病例脱落甲碎片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结果  感染Cox A6手足口病412例,166例出现不同数量脱甲,脱甲率为40.29%(166/412),平均脱甲6.02个,脱甲时间越早脱甲数越多,按大拇指(趾)—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序呈依次递减(趋势χ2=117.39,P<0.001);脱甲时间最短7 d,最长达116 d,70%发生在15~42 d(3~6周);指(趾)甲脱落程度不等,脱甲最多的是大拇指(趾),脱甲右手多于左手,右脚多于左脚,指甲脱落率高于趾甲(χ2=103.61,P<0.001),四肢指(趾)甲的总体病变率不相同(χ2=105.40,P<0.001);RT-PCR检测脱落甲碎片Cox A6阳性率为91.67%(11/12),未脱甲及新生甲均为阴性。 宁海县流行的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相关Cox A6 D3基因亚型的D3a.2分支与我国目前主要流行型别一致。  结论  Cox A6感染手足口病患者伴脱甲发生率为40%,可能是Cox A6病毒直接对指(趾)甲侵害所致,脱甲可再生。宁海县流行的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相关Cox A6 D3a.2分支基因亚型与我国目前主要流行型别一致。  相似文献   
992.
秦震  单子宝  秦艳 《现代保健》2014,(25):54-57
目的:探讨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吸呼比1∶1对老年患者呼吸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开胸患者分成两组,实施容量控制单肺通气吸呼比为1∶1(A组)和1∶2(B组),分别在双肺通气后15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及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参数。结果:与B组相比,单肺通气期间A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cm H2O)的标准差明显偏低(P〈0.01);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明显偏低(P〈0.01);而单肺通气期间的动脉氧分压PaO2无明显差异。结论: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1∶1吸呼比与1∶2相比能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改善动态顺应性和肺泡通气效率,但不能实质改善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DN患者足部健康行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DN患者依据护理方案差异分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足背动脉搏动及管腔狭窄情况、足部健康护理自我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组间及其同组间治疗前后此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足部健康护理自我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及SDS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以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予以维持性血液透析DN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度,促进患者足部健康行为和降低足部溃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农村地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和各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划分(高、中、低),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省抽取4~36个县,每县抽取2~4个自然村,共1 89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样调查常住居民250人,采集粪便,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测蠕虫感染情况,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检测原虫感染情况,对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在城镇地区调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按感染水平将全国划分为5类华支睾吸虫流行区(Ⅰ-Ⅴ),不同流行区类型的各省抽取2~37个县,在城镇地区以居委会为调查点,共抽样517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常驻居民250人,仅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617 441人,其中农村484 210人,城镇133 231人,检出重点寄生虫感染者20 351例,检出率为3.30%;查出虫种34种,其中蠕虫23种,原虫11种。重点寄生虫加权感染率为5.9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 859万。其中蠕虫加权感染率为5.10%,肠道原虫加权感染率为0.99%,推算感染人数约为642万;土源性线虫加权感染率为4.49%,推算感染人数约为2 912万;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43%,推算感染人数约为155万;带绦虫加权感染率为0.0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7万。全国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47%,推算感染人数约为598万;农村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23%,推算感染人数约为152万;城镇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71%,推算感染人数约为446万。重点寄生虫感染流行呈明显区域性分布,土源性线虫中、高度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海南、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广东和江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黑龙江和吉林等省(自治区);带绦虫感染仍然主要分布在西藏;3~6岁儿童蛲虫高感染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50%以上的肠道原虫感染者集中分布在西藏、贵州和广西等西部省(自治区)。结论全国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大幅降低,尤其是土源性线虫病下降最明显,绝大部地区处于低度流行或散发状态,且流行区域也明显缩小,但仍有一些省或局部地区感染较严重。重点寄生虫感染流行呈明显区域性分布,土源性线虫中、高度流行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南部两大片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北两大片区,带绦虫仍然主要分布在西藏,3~6岁儿童蛲虫高感染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肠道原虫呈现出局部地区感染率较高的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省份。我国农村地区重点寄生虫感染人数仍然较多,防控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从1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用药错误的处置过程,探讨医疗团队中临床药师在纠正治疗用药错误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丙戊酸钠用药错误处置的全程治疗,向临床宣教血药浓度监测、丙戊酸钠合理用药(剂量和用法),以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果 患者抽搐症状得以控制,丙戊酸钠引起肝损伤得以恢复。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要关注正常用法、用量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具有处置用药错误的能力,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报道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高龄房颤患者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经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治疗的高龄房颤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1.9±3.82)岁.6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26例.手术通过左胸路径,在全胸腔镜下施行.房颤消融术式包括双极消融钳行双侧环肺静脉消融、连接两侧肺静脉的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心外膜自主神经节消融和左心耳切除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32.7)min,无患者需转为开胸手术;无起搏器置入等并发症和死亡;平均住院日为(8.9±2.7)d.术后平均随访(15.9±8.7)个月,52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8例患者术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术后复查无左房血栓和肺静脉口狭窄.结论 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治疗房颤对高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不同消融次数对不同厚度的离体猪心房组织消融透壁率及其对肺静脉电隔离的影响.方法 ①40例新鲜猪心用以制备离体心房组织条.将测量后的心房组织按厚度分为<2 mm(n=152)、2~4 mm(n=192)和>4 mm(n=136)三组.每厚度组随机选取一半数量的心房组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1次消融,B组行3次消融.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100 ohm.分别记录A、B组每次消融透壁的时间.②成年猪30头,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15头.C组消融左侧肺静脉及左心耳各1次,消融右侧肺静脉及右心耳各3次.D组则消融左侧心房结构3次,右侧心房1次.消融前后同步记录左心房及肺静脉电位,并起搏肺静脉视左心房是否被起搏.离体及活体消融线标本均固定后切片,使用Masson染色,镜下观察消融处组织学变化及透壁性情况.结果 离体实验A、B两组透壁率分别为51.3%和98.3%.A组不同心房厚度组间单次消融时间有显著差异.B组同一部位多次消融,消融时间递减.活体实验单次及3次消融后肺静脉电隔离率分别为72.2%和100%.结论 使用国产双极消融装置3次消融显著提高心房组织透壁率及肺静脉电隔离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肌皮瓣修复口腔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0-09,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共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T1N0M0 4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6 cm×4 cm)(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12 cm×5 cm)。其中8例为腭部洞穿性缺损,5例缺损鼻腔侧黏膜尚完整。结果:13例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腭部、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腭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及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颌面部无明显畸形。3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鼻塞症状,3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2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腭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心脏间隔缺损手术正逐步从传统正中开胸过渡到微创外科治疗,本文总结我院开展的侧开胸微创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微创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患者,排除介入及经胸封堵患者,筛选出429例。微创外科方案包括:右侧腋下竖切口组303例,其中176例房间隔缺损、122例室间隔缺损以及5例房室间隔缺损;右胸前外侧切口组121例,其中68例房缺,50例室缺和3例房室间隔缺损;左胸前外侧切口组包括5例肺动脉下型室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修补,无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同期手术包括7例右室流出道梗阻解除,8例二尖瓣修复和31例三尖瓣修复。3例患者行二次阻断修复心内残余病变(2例残余缺损,1例二尖瓣返流)。腋下切口组患者年龄及体重均显著低于右胸前外侧切口组和左胸前外侧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7.2±19.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8.2±14.1分钟,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3例膈肌麻痹,13例肺不张。中位ICU停留时间2天,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天。出院前心超检查良好,随访中无再手术,无新发明显胸廓畸形及脊柱侧弯。 结论:常见心脏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治疗安全、有效、美观。腋下切口适合婴幼儿,右胸前外侧切口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而左胸前外侧切口主要应用于肺动脉下室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